“往年很多糧販子求著咱賣糧,今年卻得自己雇車運糧到‘糧點’送貨上門,�,!蓖蝗坏霓D變讓吳老漢難以適應,糧價低了,,收糧的販子怎么也少了,。 吳老漢真名叫吳學山,是黑龍江省蘭西縣榆林鎮(zhèn)雙興村農民,,18歲初中畢業(yè)后就一直務農,。其實吳老漢并不老,,今年才48歲,只是多年“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讓他的皮膚看起來有些發(fā)黑,,皺紋較城里的同齡人多一些,。 2012年,黑龍江省玉米大豐收,,但受連續(xù)秋雨影響糧食質量并不好,,玉米價格節(jié)前開始走低,不少農民仍沒有賣糧,。吳老漢去年種了120畝玉米,,往年早早就賣出去了,今年卻賣得十分辛苦,。 手里拿著幾棒玉米,,吳老漢有些后悔:“春節(jié)前一斤玉米最高價是8毛6分錢,那時還盼著再漲漲,,就沒賣,,現在一斤已經掉了一毛多錢了�,!� 吳老漢告訴記者,,2月26日上午他打聽到,哈爾濱一處收糧點收玉米,,每斤8毛4分錢,,他就把自家的8萬斤玉米運過去了。結果當天下午到收糧點發(fā)現已經停收了,,后來拉到了哈爾濱市利民開發(fā)區(qū)的一處收糧點,,以每斤8毛2分的價錢賣了。 眼看著賣糧形勢不好,,吳老漢決定趕緊賣掉家里余下的幾萬斤玉米,。27日下午三點半,他坐在裝好玉米的運輸車上,,去100里以外的哈爾濱市利民開發(fā)區(qū)的收糧點賣糧,,記者也乘車同去。 去冬今春以來,,黑龍江省雪大路滑,,道路不好走。雙興村子里面的路是土路,,去往鎮(zhèn)里的公路雖然是水泥路,,但非常窄,兩臺大車很難錯開。連續(xù)的降雪還使路面非常光滑,,運糧車在有不少積雪的車轍中緩慢移動,。 路上不順利,遇上交警查賣糧車車輛改型,。運糧車開出家門半個小時后突然停了下來,,記者發(fā)現沿路停了不少賣糧車。司機下車告訴記者,,自己的車上安裝了方便卸糧的“車漏”,,聽說路前方有交警查車輛這種改型,查到會被罰100元,,所以不少車都停下不走了,。 司機指給記者看,所謂的車輛改型就是車上有一個可以方便卸糧的,,0.06平方米左右的漏口,,抽下蓋子玉米就會漏下去。記者答應替司機交費后,,司機同意繼續(xù)往前開。此時路邊停下的多輛運糧車也開始往前開,,他們聽說前面查車輛改型交警已經走了,。 當天下午四點四十分,吳老漢的運糧車停在收糧點的門口,,排在他前面有十多臺車,,但檢驗玉米等級和水分用的時間很長。 一個小時后,,終于排到吳老漢的運糧車,,剛剛還在焦急等待的他興奮地跳下車。稱了車載糧食的“毛重”之后,,糧點工作人員選出一托盤玉米樣品到化驗室檢測,。 在化驗室外的椅子上,老吳坐立不安,,總擔心糧價再往下掉,。擔心什么就來什么,十分鐘后,,糧點工作人員給出的玉米價格和他擔心的一樣,,“每斤降到8毛錢”。吳老漢覺得不應該這樣,,“都是自己種出來的糧食,,上一天一斤還8毛二分錢呢,晚了一天怎么就少了2分錢�,!� 工作人員也有理由,,雖說都是一家的玉米,但種的時間,、收的時間,、種的地塊、放的位置都可能不一樣,,質量有差距也很正常,。 面對這種解釋,吳老漢很難接受,,于是和村民一起找糧點“理論”,。經過近半個小時的“交涉”,糧點同意將每斤玉米價格提一分,。吳老漢手中的小條上,,每公斤玉米的價格已經變成了1.62元。但和上一天比,,一斤玉米還是少賣一分錢,,“四萬斤就少賣四百啊”。 降價不說,,還要扣秤,,這是今年黑龍江省很多收糧點都定了這樣的要求。吳老漢說,,去年秋雨大,,冬雪多,玉米堆里偶爾會出現些冰塊,,脫粒機打碎后也有些小冰塊,,所以糧點扣了好幾百斤。 “扣除運費和脫粒費用,,一斤玉米也就賣7毛5分左右,。”雖然有些無奈,,但吳老漢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貨到地頭死嘛”,,他說,,來這里的運輸費一斤玉米是兩分錢,要是不賣再拉回家,,來回一斤玉米就是四分錢的運輸費,,不賣也不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