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F繪制的中國勞動力增長率走勢圖
英國《衛(wèi)報》報道說,,上周中國官方發(fā)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人口已經開始出現萎縮,,比普遍預期的時間大大提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周五發(fā)表報告說,中國可能提前達到“劉易斯拐點”——勞動力供應從過剩走向短缺的轉折點,。報告預測,,提前出現“劉易斯拐點”可能會給中國經濟發(fā)展構成嚴峻挑戰(zhàn),因為中國目前還沒有達到普遍認可的富裕國家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說,,日本在14年前達到了所謂的“劉易斯拐點”,當時日本已經成功擠身富裕國家行列,,海外凈存款高達3萬億美元,。中國正在加快臨近這個拐點,可能比預期的時間提早二十年,。雖然老齡化問題早已引起公眾關注,,但老齡化可能給經濟帶來的挑戰(zhàn)目前才引起足夠重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份名為《“Chronicle
of a Decline Foretold: Has China Reache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中國是否已經抵達劉易斯拐點,?)的報告中說,,中國農民工大軍可能在2010年就達到了頂峰,雖然中國新增勞動力的絕對值仍在持續(xù)增長中,,但廉價的農民工勞動力供應已經開始走下頗路,。隨著最早一代農民工步入返鄉(xiāng)養(yǎng)老年齡,中國制造業(yè)和出口加工業(yè)正面臨廉價勞動力供應短缺的難題,。新生代的農民工面臨更多選擇,,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不愿意接受低薪酬高強度的流水線工作。
報告預測,,中國勞動力供應可能在2020年達到頂峰,,隨后開始轉向減少。2030年前后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屆時中國勞動力供應缺口可能高達1.4億,,不僅中國經濟會受到影響,世界其他國家也將感受到中國勞動力短缺的壓力,。
報告指出,,老齡化帶給中國的威脅并不僅僅只是社會養(yǎng)老壓力加大,勞動力短缺造成的用工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這種影響一方面表現為薪酬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表現為中國制造的產品價格也將大幅上升,,中國出口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也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