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行一理財產品被爆虧損44%,,引發(fā)市場熱議。在持續(xù)爆炸式增長后,違規(guī)代售,、不規(guī)范私售,、巨額虧損等理財亂象浮出水面。投資者發(fā)現理財如“霧里看花”,,越來越看不懂錢的去向,。
對此,銀監(jiān)會相關負責人29日表示,,目前理財市場突出問題在于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銷售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
信息披露欠缺 客戶理財“霧里看花”
“老百姓買理財一般只關心收益率,,不過最近不少理財虧損的新聞讓我有些擔心,。”28日,,正在建行宣武門支行選購理財產品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的錢到底被拿去投資了些啥,理財說明書上看不出,,客戶經理也講不清,。”
目前,,理財產品投資信息披露不夠詳細是普遍現象。記者發(fā)現,,此次工行被爆巨虧的理財產品也僅簡單介紹,,“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進行新股申購,、債券和其他貨幣市場投資工具等投資�,!闭f明書對投資比例,、投向等具體內容沒有披露。在虧損曝光后,,工行雖沒有回避虧損問題,,但對于為何虧損也并未給出解釋,客戶的錢“蒸發(fā)”到哪里去了無從考究,。
其實,,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只是泛泛地列出投資領域,如債券貨幣市場,、存款,、債務、信托貸款、股票等,,信息披露透明度較低,,投資者很難推斷資金去向。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理財客戶和投資者想去查詢,、了解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往往遭遇銀行守口如瓶,,或者以商業(yè)保密為由,,不肯輕易對外公布,這使得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情況,�,!�
銷售人員勿“忽悠” 客戶理財應有風險意識
“適當披露投資計劃對于銀行是好事,投資者充分掌握信息做出判斷能在一定程度為銀行分擔風險,�,!惫獯筱y行零售業(yè)務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不過,,在利率市場化的緊逼下,,各家銀行忙于拼搶客戶,鮮少能做到高度透明,。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預測,,利率完全市場化將使銀行業(yè)凈息差縮減0.7%至1.2%,凈利潤減少約35%,。
“銀行的理財產品應以低風險,、穩(wěn)健型產品為發(fā)展重點,但存在一些銀行工作人員違規(guī)私售高風險產品的情況,�,!惫镉抡f。
記者發(fā)現,,盡管多數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不少銷售人員卻避重就輕,推銷時多強調“該產品往期收益均能達到預期收益”,,引導消費者放心購買,。
對此,銀監(jiān)會業(yè)務創(chuàng)新部主任王巖岫近日公開表示,,“銀行應將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放在首位,,并建立透明、科學的理財業(yè)務管理制度,�,!�
“理財歸根結底是一種投資,,而非儲蓄。投資者不應光有賺錢意識,,還應有風險意識,,不要被銷售人員‘忽悠’�,!苯鹑趩栴}專家趙慶明建議,,理財投資者要具備必要的金融知識,至少要弄清理財產品是否保本保息,;在選擇風險較高,、數額較大的理財產品時,最好能咨詢第三方顧問,。
監(jiān)管宜疏不宜堵 重在盯住關鍵環(huán)節(jié)
銀監(jiān)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7.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6.62%,。迅速膨脹的理財市場加快了銀行金融創(chuàng)新的腳步,也增加了監(jiān)管的難度,。
在理財市場風波頻傳的半年時間,,銀監(jiān)會接連下發(fā)自查、叫停代銷等通知,。一時間,,各家銀行紛紛收窄代銷陣地,私募,、信托等產品在銀行網點已難覓蹤影,。銀行理財產品監(jiān)管日趨嚴格,或將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趙慶明表示,,在金融脫媒,、資產保值增值需求愈發(fā)旺盛的背景下,,理財市場創(chuàng)新勢不可擋,監(jiān)管不等同于簡單叫停,,也應與時俱進,,宜疏不宜堵�,!胺揽乩碡旓L險要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入手,,分類制定相應的監(jiān)管制度,尤其對理財產品披露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標準化,�,!�
對此,,監(jiān)管部門正在著手改進,銀監(jiān)會在2013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將嚴格監(jiān)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