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除黑龍江外,其余30個省份的年度經濟數據皆已揭曉,。2012年,,各省份經濟總量穩(wěn)步上升,浙江,、江蘇,、內蒙古三地人均GDP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廣東經濟總量連續(xù)24年位居全國首位,,但和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小,。
多省人均GDP過萬美元
根據各省年報,多個省份去年經濟實現(xiàn)了新突破,。其中,,陜西經濟總量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在全國排名前進一位,,上升至全國第16位,,并出現(xiàn)該省首個GDP超過千億元的縣——神木縣,韓城市龍門鎮(zhèn)和洛川縣交口河鎮(zhèn)兩個GDP上百億的百億鎮(zhèn),。
同時,,多個省份人均GDP突破了一萬美元大關。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來,,江蘇GDP連跨三個萬元臺階,2012年達5.4萬億元,,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2年浙江省生產總值34606億元,,五年年均增長9.6%,;人均生產總值63266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
內蒙古數據顯示,,2012年,內蒙古GDP達15988.34億元,,按內蒙古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64319元,,折合10189美元。內蒙古人均GDP首次突破萬美元大關,。
此前人均GDP超1萬美元的中國省級單位只有京津滬三市,。按照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是公認的從發(fā)展中狀態(tài)進入發(fā)達狀態(tài)的標線。這意味著,,目前已有包括浙江,、江蘇與內蒙古在內的6個省市區(qū)進入“發(fā)達狀態(tài)”。
不過,,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海東認為,,內蒙古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一方面與其人口基數較少有關,,僅表明人均產值達到了這個狀態(tài),;其次,這些年內蒙古產值貢獻當中的很多產業(yè)不屬于富民產業(yè),,央企在統(tǒng)計數據中占比很大,,所以大的產值沒有反映到居民收入上。
在趙海東看來,,對內蒙古來說,,從人均GDP到人均收入還需要一個大的跨越。數據顯示,,去年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150元,,全區(qū)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7611元,僅分別相當于人均GDP的36%和11.8%,。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fā)說,,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達到高收入水平之后,產業(yè)結構比較合理,,人民實際收入占GDP比重較高,,住房等民生問題都解決得較好,但國內無論是京津滬還是浙蘇蒙,,其產業(yè)結構和居民收入分配和發(fā)達國家地區(qū)仍有較大的距離,。
丁長發(fā)說,這主要還是由中國GDP增長模式所決定,。國內很多地方都是通過大量的鐵公基建設,、大拆大建等來拉動經濟增長,但這種模式對拉動老百姓收入,、提高居民的福利方面的作用不是很大,。
粵蘇競爭白熱化
除了人均GDP的突破,多個省份GDP總量也毫無懸念地穩(wěn)步上臺階,。其中,江蘇和山東均首次突破5萬億大關,,和廣東一起構成了5萬億梯隊成員,;河南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與浙江一起構成3萬億梯隊;湖北,、湖南和上海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與河北、遼寧,、四川一起構成了龐大的2萬億梯隊,。
尤其引起熱議的是,第一梯隊中的粵蘇競爭趨于白熱化,,此前曾一度有聲音稱“江蘇將取代廣東成為經濟總量第一”,。
最終數據出爐,2012年廣東GDP達5.7萬億元,,連續(xù)24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為54058.2億元,成為國內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的省份,。
盡管廣東仍位居全國首位,,粵蘇差距在不斷縮小卻是事實�,!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呓y(tǒng)計發(fā)現(xiàn),,2008年廣東領先江蘇5814億,其后四年的差距分別是5025億,、4587億,、4100億、3100億元,,五年之間差距縮小了近三千億元,。
江蘇追趕廣東也成為今年廣東兩會上熱議的話題。昨日新當選廣東省政協(xié)主席的朱明國此前在小組討論上直言,,廣東要增強危機感,,要有憂患意識,要有被不斷追趕,、被甩為老二老三的危機感,。“我們一旦被超過,,人的心態(tài)最難調整,,我們當了24年的老大,萬一被別人超過,,那會變成什么樣的心態(tài),?”
廣東省統(tǒng)計局局長幸曉維說,江蘇去年GDP增速是10.1%,,雖然GDP總量還差廣東3100億元,,但如果廣東不加快發(fā)展,,有可能在2015年被江蘇超過。
“廣東這幾年來,,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發(fā)展有所放緩,,其他省特別是江蘇,發(fā)展速度比我們平均高了1.6個百分點,�,!睆V東省發(fā)改委主任李春洪說,造成廣東和江蘇這幾年的差距逐步縮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固投方面,,江蘇在2003年后每年固定資產投資都超過了廣東,去年就超過了一萬億左右,。
在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yè)方面的差距更為明顯,,李春洪介紹說,在去年的500強企業(yè)當中,,廣東有37家,,江蘇有51家。民營企業(yè)500強,,去年廣東僅有23家,,而江蘇有118家。
廣東省委黨校省情研究中心林先揚副教授對本報分析,,相比廣東,,江蘇自身受外部經濟影響較小,區(qū)域之間發(fā)展更為均衡,,自身發(fā)展方式調整得更早,,產業(yè)結構相對更為合理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