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6日雙雙宣布,,分別維持基準利率于0.75%和0.5%不變,,英央行同時維持債券購買計劃規(guī)模維持在3750億英鎊不變,。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qū)經濟萎縮速度有所放慢,,通脹壓力緩和,,分析人士預計短期內歐央行將繼續(xù)按兵不動,。歐央行行長德拉吉6日指出,,歐元區(qū)經濟的疲軟勢頭將延續(xù)至2013年,,經濟將于“2013年晚些時候”逐步復蘇,,歐央行仍將繼續(xù)實施再融資操作。
英國經濟前景黯淡,,財政狀況惡化,,惠譽5日警告,明年可能下調該國AAA最高評級,。
歐央行近期降息幾率低
德拉吉在6日歐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后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歐央行預計,今年歐元區(qū)經濟衰退幅度將在0.4%至0.6%之間,;明年經濟增幅將在-0.9%至0.3%之間,,低于9月時預測的-0.4%至1.4%;2014年歐元區(qū)經濟有望實現(xiàn)0.2%至2.2%的增幅,。歐元區(qū)通脹率將在2013年回落至2%以下,。
截至12月,歐央行已連續(xù)五個月維持利率不變,。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歐元區(qū)經濟衰退幅度出現(xiàn)收窄跡象,通脹壓力消退,,預計短期內歐央行不會實施進一步寬松政策以提振經濟,。
據歐盟統(tǒng)計局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歐元區(qū)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終值環(huán)比下滑0.1%,,同比下滑0.6%,。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qū)GDP環(huán)比下滑0.2%,。連續(xù)兩個季度GDP環(huán)比萎縮意味著歐元區(qū)已進入四年來的第二場經濟衰退,。
另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馬基特經濟研究公司數據,歐元區(qū)11月服務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6.7,,好于10月終值46.0,;制造業(yè)PMI終值為46.2,好于10月制造業(yè)PMI終值45.4,并創(chuàng)今年3月以來新高,。當月歐元區(qū)綜合PMI終值為46.5,,同樣好于10月終值45.7,創(chuàng)7月以來新高,。盡管如此,,11月歐元區(qū)PMI數據仍全部處于50榮枯分界線之下,顯示經濟活動持續(xù)萎縮,,但收縮速度放緩,。
此外,10月歐元區(qū)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2.5%,,升幅低于9月的2.6%,,環(huán)比上升0.2%。歐央行預計,,2012年和2013年歐元區(qū)通脹率將分別為2.5%和1.9%。
歐央行副行長康斯坦西奧此前表示,,該行現(xiàn)行貨幣政策對于推動經濟增長而言已非常適宜,。
意大利聯(lián)合信貸銀行經濟學家瓦利認為,在經濟周期性好轉跡象初露端倪的情況下,,歐央行近期采取降息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花旗外匯策略部門全球主管史蒂文·英格蘭德預計,歐央行雖維持利率不變,,但未來將把2013年歐元區(qū)通脹率預期調低至1.5%,,距離該行設定的2%的目標有相當的距離,以此向市場傳遞進一步寬松的明確信號,。
英國經濟今年將萎縮0.1%
英國政府對經濟和財政狀況的預期顯示,,該國經濟今年將陷入萎縮,未來增長前景和財政狀況不佳,,但通脹形勢疲軟限制了英央行推出更多經濟刺激舉措,,使該行陷入兩難境地。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5日公布秋季財政報告預計,,2012年英國經濟將萎縮0.1%,,不及3月做出的增長0.8%的預期;2013年預計增長1.2%,,2014年增長2%,,2015年和2016年分別增長2.3%與2.7%。該國債務占GDP之比將于2015-2016財年觸及79.9%的峰值,,隨后將下降,。
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警告,將于明年重新評估英國經濟和財政狀況,屆時可能下調該國AAA評級,�,;葑u表示,鑒于英國政府發(fā)布的最新經濟和赤字情況預測,,預計到2015年該國債務占GDP比將達97%的頂峰水平,,這將是英國保留AAA評級所能允許的最高上限。
據馬基特公司數據,,英國11月全行業(yè)PMI為50.2,,較10月份增加了0.5,但仍為2009年4月以來的第三低點,。馬基特預計,,盡管英國第三季度GDP增長1%,但第四季度將面臨再次收縮的風險,。
不過據倫敦金融城最新報告預計,,主要受金融服務業(yè)提振,倫敦就業(yè)市場正穩(wěn)步復蘇,。這份名為《倫敦經濟前景》的報告預測,,今年,倫敦金融服務業(yè)工作機會將由2011年的36萬個升至36.67萬個,,倫敦就業(yè)人口將增加3.2個百分點,。
為刺激經濟,減輕政府債務負擔,,英央行已通過量化寬松政策持有了大量英國國債,,經濟學家針對該行在2013年會否擴大債券購買規(guī)模問題意見不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若英央行當前貨幣政策在刺激消費,、貸款與就業(yè)方面奏效,該行將會止步評估政策效果,;另有經濟學家預計,,英國疲軟的經濟形勢將促英央行最早于明年2月推出更多刺激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