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jié)剛過,,審計署便敲響了防范經濟運行風險的一記警鐘。據(jù)新華社報道,,審計署近日要求各級審計機關,,在今年的各項審計中密切關注財政風險,、金融風險等六大風險。專家表示,,盡管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可能下滑,,同時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guī)模有再擴大的潛在壓力,,但是鑒于監(jiān)管部門對風險的高度防范和地方債務自身的特點,,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將得到有效緩解和消化。
財政 地方債務規(guī)模有攀升壓力
上述報道說,,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具備不少有利條件,,但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也在增加,,我國經濟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其中,,財政領域的風險便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專家認為,雖然2011年我國財政收入呈較快增長,,但2012年財政收支形勢不容樂觀,,地方隱性債務規(guī)模依舊有攀升的潛在壓力。
財政部1月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1至12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03740億元,比上年增加20639億元,,增長24.8%,。從全年經濟財政走勢看,經濟增長逐步放緩,,企業(yè)利潤下滑,,物價高位回落,特別是四季度后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減收較多,,汽車和房地產成交量下降相關稅收減少,,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前高后低。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33.1%,,二季度增長29.6%,三季度增長25.9%,,四季度受經濟增長放緩,、個人所得稅改革,、物價高位回落以及汽車和房地產成交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0%(其中中央財政收入扣除當季企業(yè)所得稅退稅增加因素后增長7%左右),。
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今年財政收入情況可能會更嚴峻,。受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速必然也會有所下降。省級以下政府隱性債務可能會增加,,特別是基層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規(guī)模有擴大的潛在壓力,。“雖然從國際對比來看,,我國的債務負擔率還在安全邊界內,,但是也不能太樂觀了。而且從美國到歐洲,,這輪危機深化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公共財政負擔過重,,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警示�,!比A生說,。
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67526.91億元,,我國外債余額為5489.38億美元。此外,,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高等院校債務等透明度不夠的債務。審計署去年公布的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2萬億元。
一位財政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加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債務,,以及政府舉借和擔保的外債,,中國政府總債務可能會達到GDP的50%左右。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著重強調了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他說,,從金融角度來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籌資機制又基本上復制了地方融資平臺的模式,,還會增加類似的債務,。中國2011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剛能夠突破10萬億元,,如此大的債務從哪里籌錢解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金融 潛在風險不容低估
地方債務問題不僅給財政帶來壓力,,還可能激化國內的金融風險,。“現(xiàn)有地方債務多為銀行持有,,系統(tǒng)性風險顯而易見,。”中國銀行戰(zhàn)略發(fā)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在周景彤看來,,2012年中國銀行業(yè)面臨的主要風險源就是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他說,,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產投資的持續(xù)下滑和房價的持續(xù)下跌將使商業(yè)銀行的房地產開發(fā)貸款,、個人按揭貸款暴露在較大風險中,。房地產的持續(xù)低迷還將使土地成交價格下跌,進而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償付能力,,而未來兩年內又是地方融資平臺的償還高峰期,,因此地方融資平臺存在較大集中爆發(fā)的風險。隨著經濟增速下行,,表外融資與民間借貸的償還風險也將逐步加劇,,一些銀行資金或牽涉其中,成為金融運行的不穩(wěn)定因素,。
其次,,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給商業(yè)銀行帶來業(yè)務轉型等多重壓力。周景彤說,,2011年,,隨著民間資本、銀行表外理財產品,、信托融資不斷發(fā)展,,利率市場化進程被迫提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將對商業(yè)銀行產生多重影響,。一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將加劇銀行同業(yè)間的競爭,促使銀行不得不抬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存款,,同時壓低貸款利率來爭奪優(yōu)質客戶,,導致利差明顯收窄。二是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利率水平波動幅度將顯著加大且走勢較難預測,,這將使商業(yè)銀行控制融資成本難度加大,、銀行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大幅增加。三是利率市場化對中期依賴利息收入的商業(yè)銀行來說,,短期內新業(yè)務拓展帶來的利潤增長難以彌補傳統(tǒng)業(yè)務模式萎縮造成的收入下降,,銀行將面臨轉型風險。
另外,,由于資本充足率和撥備壓力持續(xù)增加,,商業(yè)銀行今年面臨的“資本約束”依然嚴峻。
除了銀行面臨的風險以外,,周景彤認為整體經濟在金融方面還面臨三大風險:銀行可貸資金明顯不足,,部分企業(yè)正常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流動性不足和流動性過剩并存,,銀行體系的可貸資金越來越緊張,,但全社會融資總量依然較大;以理財產品為代表的“影子銀行”發(fā)展迅速,,不僅影響了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而且對宏觀金融和經濟穩(wěn)定埋下了安全隱患。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將其總結為:“中國經濟泡沫的持續(xù)和數(shù)量性貨幣政策的調控直接導致中國金融資源虛擬化,,資金對于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大幅度弱化�,!�
判斷 地方債務風險不會集中爆發(fā)
就地方債務而言,,雖然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但專家認為集中全面爆發(fā)的可能性不大,。去年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資金鏈高度緊繃,,個別平臺公司由于短期資金鏈出現(xiàn)問題導致債務償還出現(xiàn)困難,曾一度導致債券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不過,,多數(shù)觀點認為,雖然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規(guī)模較大且增長較快,,存在舉債融資不夠規(guī)范,、不少地區(qū)和行業(yè)償債能力較弱等問題,但其所蘊藏的風險不太可能全面爆發(fā),。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總體來說,地方債過快增長的勢頭已經有相應的管理框架對其進行監(jiān)管和抑制,。另外,,地方債中風險度最高的部分已經在有關部門的管理之下厘清了。應該有信心在發(fā)展地方陽光融資制度過程中,,防范地方隱性債務所可能產生的局部的危機,,更不可能出現(xiàn)普遍的全面的危機了,。
另外還要看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性,,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將有效化解諸多風險,。對于地方融資平臺問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問題是最近這一兩年才突然膨脹起來的,,應該說是這幾年我們應對危機采取超常的措施帶來的。地方融資平臺這幾年的發(fā)展也不能全看成是壞事,,這次政府融資平臺投資的項目絕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項目,,留下了一批優(yōu)良的資產。過上幾年之后,,等中國的財力增長了,,這些債務的本金償還就不成問題。
至于財政的減收因素增多,,分析認為,,導致財政減收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經濟增速可能放緩,這背后除內外部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外,,還有出于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需要,主動調減經濟增速的原因,,所以這樣的減收也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監(jiān)管 防金融風險貫穿全年
防范金融和準金融風險很可能成為今年中國宏觀經濟調控貫穿全年的一根主線。
今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個堅持”原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被放在了首位,。隨后一周央行、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和外匯局先后召開了2012年度工作會議。雖然各部門監(jiān)管重點不同,,但都將防范金融風險作為了今年工作重點,。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將成為我國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監(jiān)管的重點,,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關鍵在于預防,。
市場普遍認為,隨著政府對中國經濟潛在金融風險的充分認識以及積極預防,,這一風險很可能得到有效緩解,,畢竟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消化這些潛在的問題。
比如說財政債務會不會拖累銀行的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中國政府的債務在這幾年的確有了比較大的增長,。“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是可控的,因為和其它國家的政府不一樣,,中國政府擁有大量的資產,。只要中國政府看到了問題,妥善地解決問題,,那么債務問題是不會成為一個大的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