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于棉花價格太低,,棉農馬玉珍一斤棉花也沒有賣,都堆放在屋子里,。記者 郭緒雷
攝 |
初冬時節(jié),寒意逼人,。望著滿院堆積如山的棉花,,山西永濟市卿頭鎮(zhèn)杜家營村棉農衛(wèi)開明不由得唉聲嘆氣。
他們家今年種植了350多畝棉花,,畝產籽棉超過150公斤,,但是“賣棉難”的問題一直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運城市地處黃河流域,,是山西省傳統(tǒng)棉區(qū),,植棉面積占山西省植棉總面積的95%以上。
在運城市所轄的永濟市,、芮城縣等棉花主產縣區(qū),,今年九、十月份降雨充沛,,對處于吐絮,、采摘期的棉花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棉株出現(xiàn)黃葉,、爛根,,已吐絮棉花不能及時采摘、棉花底部棉桃霉爛,,嚴重影響了今年棉花的產量和品質,。
在價格下跌及收購企業(yè)收購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出現(xiàn)棉花賣難現(xiàn)象,,當?shù)孛揶r利益受到很大影響。
運城市農業(yè)委員會農技推廣站站長李元收說,,今年全市棉花畝產皮棉75公斤左右,,比正常年份減產10余公斤,畝產籽棉不足230公斤,,而且棉花品質嚴重下降,,多數(shù)為四級棉甚至等外棉。
運城市芮城縣陌南鎮(zhèn)夭頭村農民張慶收今年種了70畝棉花,,由于棉田低洼,,受淹嚴重,每畝地所產籽棉只有150公斤,。
“去年棉花剛一采摘,,馬上就有人上門收購,,村子里到處能看到收購人員,今年就不同了,,到現(xiàn)在沒有看見一個收購棉花的,。我家里現(xiàn)在堆積了1萬多公斤棉花賣不出去,真是愁死人了,,明年我無論如何不種棉花了,。”張慶收說,。
永濟市卿頭鎮(zhèn)杜家營村今年種植棉花在3000畝以上,,總產量超過60萬公斤。截至12月初,,全村尚有90%的棉花未能出售,,幾乎每家的院子里都堆有今年收獲的棉花。
杜家營村農民白春方說,,今年降雨對棉花造成的最大影響是棉花品質差,,棉花色澤發(fā)灰黃、彈性較差,,總體品級在4級左右,。
白春方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棉花投入化肥、機耕費,、農藥,、采摘費及土地承包費等費用需花費1300元,他去年和今年都種植了60畝棉花,,去年每畝地產籽棉175-200公斤,,按一公斤籽棉11元計算,每畝地能賺1500元左右,。而今年就不行了,,每畝地只能產籽棉150公斤左右,雇人摘棉花還要管飯,,按今年的市場行情銷售,,恐怕連本錢都收不回來。
白春方說:“現(xiàn)在籽棉市場價格在6元/公斤左右,,但自己家的籽棉4元/公斤都沒人收,。種棉成本高,籽棉7元/公斤才能保證不賠,,照現(xiàn)在的價格,,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運城綜合試驗站近期對新絳、臨猗,、永濟3個產棉大縣6個鄉(xiāng)鎮(zhèn)12個村60戶棉農進行的調查表明,,已采摘回的籽棉只售出17.14%,其中只有10%的棉農已出售完全部棉花,,平均售價為每公斤6.44元,,63%的農戶還沒有開始售棉。
而在去年同期,,60%的棉農已售完棉花,,平均售價為每公斤10.9元,總售棉量占采收量的85%,。
運城市永濟市卿頭鎮(zhèn)棉花收購點最多時超過50家,,但目前近九成的棉花收購點都停止收棉。
在卿頭鎮(zhèn)白坊村棉花收購點,,總經理馬建軍說:“2010年的棉花收購價格像‘過山車’一樣,,籽棉由開秤的每公斤5.6元上升到6元,最高突破12元,。但今年運城地區(qū)籽棉開秤價一度達到8元/公斤,,但隨后便一路下跌,目前只有6元/公斤,�,!�
他透露,眾多棉花企業(yè)遲遲不開秤收購,,主要是因為棉花市場前景不明,,怕剛加工完棉花市場行情又跌,擔心加工后的棉花價格趕不上收購價而出現(xiàn)虧損,。
馬建軍說,,往年這個時候,自己的收購點每天能收25噸籽棉,,現(xiàn)在每天還不到2噸,。一方面是因為棉花減產,可供出售的棉花少了,;另一方面是農民嫌價格太低,囤棉惜售,,等待棉價進一步上漲,。
產量下降、價格低迷,、利益受損,,使許多棉農對棉花市場的信心大幅下降,。
除小部分棉農因為急需用錢、對棉花后期價格期望不大忍痛拋售外,,大多數(shù)棉農對當前的價格不滿,,囤積觀望,期待后期棉價會有所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