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一方水土,一方人,。從性格來講,南方人與北方人截然不同,,這不僅表現(xiàn)在外在的風土人情,,甚至相貌特征,,而且體現(xiàn)在性格與人文的深度差異,。單從酒桌來看,,就再明顯不過了,。南方人善于即景小酌,以談話品菜為主,,還分上午茶,、下午茶,恰如西子湖畔慢歌慢調之婉約,;而北方人更好大塊吃肉、大口吃酒,,酒桌上多了一些豪放之氣,,正猶如辛棄疾詞句的鏗鏘壯烈。 德州,,地處黃河之濱,,京杭運河穿城而過,獨特的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造就了德州人豐富多彩的文化性格,。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德州“兩河文化”融匯之地的特征十分明顯,,西北界河為京杭運河,、東南界河為下游黃河。德州人絕不等于同其他山東人,,它既不單像膠東人那樣豪邁,,也不獨飯店魯中人那樣厚道,卻能兼具齊魯之韻與燕趙之風,。 至今,,在平原縣還盛傳著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兩次到平原采訪,都住在縣東郊的桃園賓館,,旁邊的人工湖也凸顯了桃園文化的情厚情結,。而當?shù)厝松聿目唷执竽�,、劍眉明眸,,酷似傳說中關公的相貌特征,也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德州扼南北交通之要,,既是山東的北大門,又是京津南大門,,有著“南北借力,、東西逢源”的地緣優(yōu)勢,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 德州之名源于德水,而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由于黃河歷史泛濫不斷,,秦始皇二十六年更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改安德為德州,。 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德州就有人類居住,,迄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4000多年前,禹疏九河,,其中有五條河流在德州境內,。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德州大地上流傳深遠,也塑造了德州人頑強樸實的性格特征,。 而南北流淌的古運河,,則帶給了德州人濃重的商業(yè)文明與現(xiàn)代傳承。隨著隋代大運河的開通,,德州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水陸碼頭與商業(yè)重鎮(zhèn),。唐、宋,、明,、清時期,既為交通,、軍事要沖,,又是著名商埠。 據(jù)老船工們講,,明清兩代,,運河上來往船只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打蓬,、拉纖,、搖櫓、撐篙各種號子聲響徹云霄,,形成了“南來北往船如梭,,處處欣聞號子歌”的熱鬧景象。有名的武城運河船工號子,,就是在這運河上被船工們世代傳承,,唱響起來的。 “兩河文化”的烙印深深留在了德州人的文化性格當中,,德州地域文化呈現(xiàn)出兼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的特征,。德州人歷來厚重淳撲又慷慨仗義,,溫和誠實而不排外,有著齊魯文化的質樸厚重和燕趙文化的慷慨豪放,。 自古德州商人,買賣爭分文,�,!奥煲獌r,摸地還錢”,,是至今流傳在德州城鄉(xiāng)的一句耐人尋味的口頭語,。當時,有句順口溜這樣描繪德州人:“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外商到州城,一精也不精”,。這也道出了德州與其他山東人不同的商業(yè)品性,。 運河的開通,使這里留下了無數(shù)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足跡,。僅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就屢次南巡,幾度駐足德州,。明清時期,,德州為全國33個工商業(yè)大城市和重要的對外商埠之一,出現(xiàn)了工商繁榮,、客商云集,、貨物山積、交易繁盛的景象,。 在歷史上,,德州名人輩出,,從夏朝有窮部落長后羿,到春秋時齊國政治家晏嬰,,戰(zhàn)國時趙國軍事家廉頗,,漢代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文學家東方朔,,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等,都出生或活動在德州,。特別是董仲舒倡導確立的儒家獨尊局面,,奠定了古代中國社會推尊儒學、崇奉孔圣的傳統(tǒng),,而齊魯文化也由地域文化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 在德州,黃河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內現(xiàn)有禹王亭、全國最大的秦漢墓群,、東方朔畫贊碑,、董子讀書臺、蘇祿王墓等眾多歷史古跡,。2004年“全國首屆禹城大禹文化研討會”在禹城召開,,與會的72名專家學者,達成了禹城是大禹治水“導河入�,!惫Τ擅椭氐墓沧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