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一方水土,,一方人。從性格來講,,南方人與北方人截然不同,,這不僅表現(xiàn)在外在的風土人情,甚至相貌特征,,而且體現(xiàn)在性格與人文的深度差異,。單從酒桌來看,就再明顯不過了,。南方人善于即景小酌,,以談話品菜為主,,還分上午茶,、下午茶,恰如西子湖畔慢歌慢調之婉約,;而北方人更好大塊吃肉,、大口吃酒,酒桌上多了一些豪放之氣,,正猶如辛棄疾詞句的鏗鏘壯烈,。 德州,地處黃河之濱,,京杭運河穿城而過,,獨特的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造就了德州人豐富多彩的文化性格,。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德州“兩河文化”融匯之地的特征十分明顯,西北界河為京杭運河,、東南界河為下游黃河,。德州人絕不等于同其他山東人,它既不單像膠東人那樣豪邁,,也不獨飯店魯中人那樣厚道,,卻能兼具齊魯之韻與燕趙之風。 至今,,在平原縣還盛傳著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兩次到平原采訪,,都住在縣東郊的桃園賓館,,旁邊的人工湖也凸顯了桃園文化的情厚情結。而當地人身材魁梧,、國字大臉,、劍眉明眸,酷似傳說中關公的相貌特征,,也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德州扼南北交通之要,,既是山東的北大門,,又是京津南大門,有著“南北借力,、東西逢源”的地緣優(yōu)勢,,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 德州之名源于德水,,而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由于黃河歷史泛濫不斷,,秦始皇二十六年更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改安德為德州,。 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德州就有人類居住,迄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4000多年前,,禹疏九河,其中有五條河流在德州境內,。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德州大地上流傳深遠,,也塑造了德州人頑強樸實的性格特征。 而南北流淌的古運河,,則帶給了德州人濃重的商業(yè)文明與現(xiàn)代傳承,。隨著隋代大運河的開通,德州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水陸碼頭與商業(yè)重鎮(zhèn),。唐,、宋,、明、清時期,,既為交通,、軍事要沖,又是著名商埠,。 據老船工們講,,明清兩代,運河上來往船只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打蓬、拉纖,、搖櫓,、撐篙各種號子聲響徹云霄,形成了“南來北往船如梭,,處處欣聞號子歌”的熱鬧景象,。有名的武城運河船工號子,就是在這運河上被船工們世代傳承,,唱響起來的,。 “兩河文化”的烙印深深留在了德州人的文化性格當中,德州地域文化呈現(xiàn)出兼容性,、開放性,、融合性的特征。德州人歷來厚重淳撲又慷慨仗義,,溫和誠實而不排外,有著齊魯文化的質樸厚重和燕趙文化的慷慨豪放,。 自古德州商人,,買賣爭分文�,!奥煲獌r,,摸地還錢”,是至今流傳在德州城鄉(xiāng)的一句耐人尋味的口頭語,。當時,,有句順口溜這樣描繪德州人:“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外商到州城,,一精也不精”。這也道出了德州與其他山東人不同的商業(yè)品性,。 運河的開通,,使這里留下了無數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足跡,。僅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就屢次南巡,,幾度駐足德州,。明清時期,德州為全國33個工商業(yè)大城市和重要的對外商埠之一,,出現(xiàn)了工商繁榮,、客商云集、貨物山積,、交易繁盛的景象,。 在歷史上,德州名人輩出,,從夏朝有窮部落長后羿,,到春秋時齊國政治家晏嬰,戰(zhàn)國時趙國軍事家廉頗,,漢代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文學家東方朔,,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等,,都出生或活動在德州。特別是董仲舒倡導確立的儒家獨尊局面,,奠定了古代中國社會推尊儒學,、崇奉孔圣的傳統(tǒng),而齊魯文化也由地域文化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 在德州,,黃河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內現(xiàn)有禹王亭,、全國最大的秦漢墓群、東方朔畫贊碑,、董子讀書臺,、蘇祿王墓等眾多歷史古跡。2004年“全國首屆禹城大禹文化研討會”在禹城召開,,與會的72名專家學者,,達成了禹城是大禹治水“導河入海”功成名就之地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