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身份證等重要證件的丟失,,張先生莫名其妙地欠下了銀行3000多元債,。兩個月前,一個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催款電話打破了張先生原本平靜的生活。從未辦過信用卡卻被催繳3000多元的信用卡欠款,,把張先生弄得一頭霧水,。這筆莫名其妙的債務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沒有經(jīng)過本人核對,、簽名怎么就能成功辦卡、刷卡消費……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拒不認錯
為了避免事態(tài)更加嚴重,,接到交通銀行催款電話的第二天,,張先生立即聯(lián)系了該行信用卡中心說明情況,要求凍結(jié)卡片,。但客服人員表示,,只能掛失不能凍結(jié)。張先生心里明白,,一旦掛失,,就會有新的卡片寄出,意味著默認了卡片在自己手中丟失,,而且還要平白無故繳納掛失費用,。
跟銀行客服首談沒有任何結(jié)果,張先生就開始了和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的“講理”,�,!按蛄藥资娫挘胱屗麄兂鼍弋敃r的辦卡登記信息,,卻被拒絕,;后又讓調(diào)出當時的消費單據(jù),,該行卻說需要很長時間�,!睆埾壬魫灥乇硎�,。
就這樣5月份的一天,交通銀行一紙催款律師函使他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張先生表示,,“律師函明確寫道,15日內(nèi)不還清欠款,,就要通過法律途徑處理,。銀行不聽我的辯駁,也沒有積極配合核對辦卡信息及調(diào)單確認簽名,,只是一天十多次電話催繳”,。
更讓張先生不滿的是,明明是銀行辦理信用卡時沒有認真審核使得他成為受害者,,卻要他自擔責任,、損失自負,,銀行卻拒不認錯,。
隨后,記者也以客戶的身份聯(lián)系了該行信用卡中心,�,?头藛T表示,銀行辦卡審核都是按部就班進行的,,電話審核只是隨機的,,并不是每位客戶都能接到。
“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詐騙團伙"作案,,審核中就會存在一定疏漏,。同時,銀行間競爭激烈,,每天可能有無數(shù)需要審核的卡片信息,,審核的時候難免有些松動�,!币晃徊辉妇呙脑撔行庞每ㄖ行墓ぷ魅藛T直言,。
截至發(fā)稿時,記者一直都未聯(lián)系到該行信用卡中心的相關(guān)人員,。張先生昨日告知記者,,雖然已經(jīng)向該行催款律師說明了情況,但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任何處理完畢的消息,。
而其余兩家銀行處理方式就很令張先生滿意,。由于第三家銀行還在辦卡階段,說明情況后立即做了停止辦理;第二家銀行在得知真實情況后,,將張先生的筆跡與刷卡消費憑單字跡進行了比對,,并讓其填寫了否認辦卡聲明書,這筆款項免去,,其余事宜都由銀行來處理,。
銀行外包辦卡審核寬松
回顧整個事件,讓人感到蹊蹺,。他人冒名頂替辦卡為什么能如此順利通過,?辦卡過程中,為什么沒有接到該行的審核電話,?
按理說,,信用卡的申辦流程并不能由他人代理,況且已經(jīng)做了掛失處理,,銀行到底是怎樣的審核管理模式,。即使通過網(wǎng)站申請信用卡,卡片也需要本人攜身份證到銀行取卡,。
目前不少銀行為了爭奪信用卡市場,,人為地降低了門檻,有時審核也只是“睜一眼閉一眼”,,工作證明,、收入證明都可省去,甚至都不會電話審核,,幾天后就可發(fā)卡,。中央財經(jīng)大學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道,由于目前銀行的發(fā)卡量巨大,,不少銀行都是外包給辦卡機構(gòu),,只需把身份證交給代辦人,并且填好一張個人資料卡就可以由代辦人幫助辦理,,這樣的話冒名辦卡的現(xiàn)象就很難避免,。
“外包機構(gòu)搜集一定數(shù)量的信用卡申請表,交由信用卡中心審核,,首先要確認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幾乎都會電話確認,如果個人電話出現(xiàn)問題,,也會致電工作單位,、親屬詢問。但是,,張先生及家人沒有接到任何審核電話,,說明審核管理方面存在嚴重漏洞,。”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同時,,該人士補充道,如果是代辦人辦卡,,銀行有義務提供單據(jù)進行個人信息,、字跡比對,不愿意提供可能是怕承擔責任和壞賬風險,。
郭田勇認為,,在銀行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些銀行為了拓展業(yè)務忽視了銀行卡安全管理,,一些銀行將辦卡數(shù)量與員工收益掛鉤,,導致在客戶資質(zhì)審查方面放松了標準,存在嚴重漏洞,。
針對此類冒名辦卡的事件,,上述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現(xiàn)在冒名辦卡的事情多有發(fā)生,,不少銀行都成立了相應的偽卡調(diào)查處,,專門針對這類情況進行調(diào)查,如果發(fā)現(xiàn)客戶確實是被人冒用身份證辦理了信用卡并產(chǎn)生惡意透支,,就無須客戶還款,,也會取消其不良信用記錄,。
其實,,監(jiān)管部門也早有規(guī)定,銀行卡客戶申請開戶,、辦理貸記卡時,,銀行要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確保申請人開戶資料真實,、完整,、合規(guī);要充分利用聯(lián)網(wǎng)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tǒng),,驗證客戶身份信息,,未履行責任導致匿名、假名賬戶,,造成客戶資金損失,,銀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冒名卡事件銀行應擔責
現(xiàn)在冒名辦卡的事件多有發(fā)生,,消費者如何才能避免或減少此類損失的產(chǎn)生,。首先,,要保存好自己的重要證件。其次,,“若丟失要及時掛失,,最好發(fā)布遺失聲明,做登報處理,;如發(fā)現(xiàn)被冒用應及時報案,,報案記錄可以作為自己無責的證據(jù)�,!�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苗運平建議道,。
苗運平補充道,即使收到律師函也無須驚慌,,可以做抗辯處理,。比如張先生就有權(quán)要求銀行出具辦卡時的相關(guān)資料,核對上面的簽名,。如果筆跡不對,,而代簽人又沒有其授權(quán)委托書,可以拒絕還款,。
張先生被盜刷的金額相對較少,,銀行發(fā)來律師函只是催款的手段,一般都不會真正走到訴訟階段,。不過,,苗運平認為,銀行應當對信用卡的辦理人進行仔細審查,。
如果最終銀行查實張先生確屬冒名辦卡,,那么銀行未盡到自己的審核義務,損失應由銀行自擔,。
“商業(yè)銀行應該自省,,而不是一味推卸責任,減少損失,,多從客戶角度出發(fā),,審時度勢,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毕嚓P(guān)專家表示。
事件回顧:身份證丟失,,莫名欠款3000元
這一切得追溯至去年12月23日,,張先生在下班回家途中丟失了身份證、手機,、工作證,。之后,,張先生立即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辦理了掛失。本以為一切都已經(jīng)過去,,但在丟失身份證近半年后的某天,,其父(由于手機被盜,內(nèi)有其父親的電話)收到了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打來的催款電話,,從來沒有申辦過信用卡的張先生被告知已經(jīng)欠費3000多元,。隨后幾周,張先生又接到第二家銀行的催款電話,。
不到一個月接到兩家銀行的催款電話,,這讓張先生驚慌不已,隨后第三家銀行辦卡審核電話的到來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到,,應該是去年底身份證丟失帶來的后患�,!爱敃r丟失多樣東西以后,,我立刻辦了手機號碼停用,也做了身份證掛失,,補辦了新證件,,本以為事情就此過去了,沒想到莫名其妙地欠下了高達3000多元的消費款,,這讓我焦頭爛額,。”張先生無奈地說道,。
聯(lián)系幾家信用卡中心客服查詢后,,張先生確定是有人使用自己丟失的身份證、工作證,、手機中的號碼冒名辦卡,,導致盜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