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藥監(jiān)局近日發(fā)出通知,首次在廣東,、浙江4家企業(yè)8個樣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簡稱“塑化劑”),。目前對發(fā)現已采購相關產品的,立即進行封存,,并配合做好問題產品處置召回,。
對此,有網民認為,,近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問題此起彼伏。要解決食品安全,,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民眾以及媒體等多方面一起努力,共同打響“餐桌保衛(wèi)戰(zhàn)”,。
塑化劑到底是什么
“塑化劑是一種塑料中的添加劑,,不是食品添加劑,含有塑化劑的食品是人為添加進去的,。塑化劑是不能用于食品當中的,,對于塑料中的增塑劑也有一個標準,而且用了增塑劑的包裝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裝脂肪性食品,,也不能用于嬰幼兒的食品包裝,。”署名為“熊苗”的博文說,。
署名為“付強”的博文說,,“起云劑”是正規(guī)的食品添加劑,只是因為用塑化劑D EH P代替棕櫚油加到食品中后,,能達到和正規(guī)“起云劑”比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 EH P來生產“起云劑”,。從作為非法食品添加劑角度來看,,這起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
塑化劑檢測需更深入更廣泛
署名為“三更聽雨”的博文認為,為了能夠得到一個更加全面準確,、也更具社會公信力的塑化劑檢測結果,,筆者建議,塑化劑檢測不能止于目前的“15類產品,、6100個樣品”,,還應進一步更深入、更廣泛地進行,。其一,,在“15類產品、6100個樣品”基礎上,,還應進一步擴大針對食品的塑化劑檢測范圍——將一切使用塑料包裝的食品都納入其中,。其二,除了食品之外,,其他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使用塑料的產品,,同樣也應納入檢測范圍,如保鮮膜之類的生活日用品,、玩具之類的兒童用品,。其三,除了監(jiān)管部門的官方檢測之外,,還應進一步考慮引進民間專業(yè)科研機構作為第三方力量參與塑化劑檢測,,以便既增加檢測力量,也增進檢測的客觀獨立性,。
塑化劑風波說明食品安全或是食品包裝安全不存在零風險,,國家監(jiān)管部門要繼續(xù)加大監(jiān)管力度,打擊不法之徒,,重鑄民眾信心,。
共同打響餐桌保衛(wèi)戰(zhàn)
網友“河東河西”認為,對塑化劑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自于它的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普通大眾接觸塑化劑的途徑主要是飲食,,食物和水可通過與塑料包裝接觸而吸收,,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傷害。
署名為“粘若蘭”的博文認為,,民以食為天,。從長期來看,,政府應采取有力措施解決此問題。第一,,政府應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食品行業(yè)的信用體系。第二,,相關部門應健全法規(guī)加強監(jiān)管,。正是由于監(jiān)管力度不夠,才會有那么多漏網之魚逍遙法外,。另一方面,,民眾應提高食品的鑒別篩選能力。盡量選擇向合法經營的商家購買食品,,慎重選擇已經有部分產品發(fā)生安全問題的食品類別,,多關注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提高食品安全敏感度,。最后,,媒體應加強對此類事件的報道。媒體及時,、公正,、客觀的報道,能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起到議題設置的作用,。從三方面入手,全社會一起努力,,共同打響“餐桌保衛(wèi)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