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上海6月10日專電
“滿送”“打折”“特價”……每到節(jié)慶,,商場促銷大戰(zhàn)便在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當購物時的興奮與沖動消退之后,許多消費者心生疑問:在生產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商家打折促銷的力度卻絲毫未減,,難道真的是愿意賠本賺吆喝? 在上海某購物中心的大門前,“國際名牌一折起特賣”的廣告讓不少人駐足,。記者來到特賣場,,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樓下廣告上的國際品牌,只有一些不知名的牌子和被售貨員稱為“外貿尾單”的服裝,。 “這家購物中心常年都這樣,,頂層的特賣場就是騙人的。商場,、購物中心現(xiàn)在也都不靠譜,,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某商城的廣告,說有某國際一線大牌的特賣,,結果去了一看全是不知名品牌的服裝,,銷售人員卻說這些是和該大牌在中國的同一個代工廠生產的品牌�,!奔易¢L寧區(qū)的何惠蘭說,,“特賣里面的‘花頭’很多,買的總歸沒有賣的精,�,!� 消費者最愛“明碼實價”直接打折的促銷方式,但商家最愛的卻莫過于“滿額送券”,,像“滿300送300”這樣看似力度驚人的促銷,,其實背后藏著不少玄機�,!吧虉龅臐M送活動每次都把我‘深度套牢’,,最后花了一大筆錢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從事行政工作的林楠總結了商場滿送活動的“精髓”,。 “現(xiàn)在商場里面不少衣服都是標價499元,、599元,剛剛不到滿送的額度,。如果不另外買點東西湊到滿送的額度總不甘心,。可怎么湊里面就大有學問,,現(xiàn)在的商場哪里有賣幾元錢的東西?就算是雙襪子也要幾十元了,,最后變成了贈券的奴隸�,!绷珠f,。 林楠表示,“領券容易用券難”也是商家常用的手法,�,!耙话愦笮凸�(jié)慶促銷活動中,商場的大多數(shù)專柜都會參與發(fā)券,,但收券的專柜卻很少,,最后往往是拿著贈券在商場里轉來轉去找不到地方花,或者被迫重復消費,�,!� 消費者為滿送所累,商家又為何獨寵這種促銷手段?“像‘滿300送300’這種力度,,看起來和直接打五折差不多,,其實差遠了,只是個‘五折起’,�,!鄙虾J猩虡I(yè)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說,“雖然‘滿300送300’看起來比‘滿218減100’合算,,但如果具體到每個消費者的情況,,滿減說不定還便宜一點�,!� “商家熱衷滿送,,只是因為能有效地擴大營業(yè)收入。比如‘滿300送300’,,就能將營業(yè)額擴大至少一倍,。而滿減雖然受消費者喜愛,對營業(yè)額的刺激卻并不明顯,商家用得較少,�,!币晃粡氖铝闶蹣I(yè)多年的人士說。 “對企業(yè)而言,,一般來講30%的利潤率已比較高了,,也就是說一般商品到了7折已沒有利潤了�,?捎捎诓糠稚碳姨摌嗽瓋r,,長期以來使得消費者形成一種追求特價、驚爆價的消費心理,,非打折不買,�,!饼R曉齋說,,長期以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已很明顯,“明碼實價”的品牌反而難以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