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公布的5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環(huán)比回落0.9個百分點,。PMI明顯回落,,釋放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最新信號。 多數專家認為,,二季度國內GDP增速回調的勢頭已經確定,,但仍可以保持在9.5%左右。在普遍看高5月份CPI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將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但是,,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速仍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的增長勢頭。
不必擔心經濟硬著陸風險
中國GDP增速從2010年一季度達到11.9%的峰值后,,逐漸開始平穩(wěn)回落,。2010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0.3%,三季度9.6%,,四季度9.8%,,而2011年一季度9.7%。市場普遍預測二季度GDP增速還將下降,。 “在調控政策作用下,,國內經濟增速可能仍將進一步放緩�,!苯恍惺紫洕鷮W家連平表示,,經濟增速的回落主因是政策主動調控引起的,如房地產調控及鼓勵購車消費政策的退出,。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表示,,從GDP的各個組成部分來說,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不太讓人擔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今年會略有下降但幅度有限,。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工業(yè)增加值同比下跌明顯,其同比增長率短期內可能會跌到12%甚至更低,,而電力短缺,、存貨調整等問題是導致工業(yè)增加值下跌的因素。 不過,,專家也表示,,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充足,經濟增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回落,,不必過于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太大,,需要努力實現軟著陸,那些減緩跡象是我們力爭軟著陸開始收效的信號,。而且,,經濟減速并沒有妨礙我國仍然保持大國之中增速最快地位,不妨礙我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地位相對提升,。
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
面對當前復雜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國正處于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由“商品輸出國”向“資本輸出國”的轉變之中,。專家普遍認為,,經濟增速的回落不是壞事,此前政府調控的目標也是要讓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不再一味地追求增長的速度,,而經濟理念的變化,即增長方式的轉變將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用正向刺激去維持高增長的模式不是很好,,而現在增速放緩是好的趨勢,,中國經濟需要調整,要擺脫依賴投資,、依賴房地產增長的模式,。 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也表示,,政府下調宏觀經濟目標是件好事,,中國經濟減緩為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空間。 同時,專家認為,,在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同時,,應將目光更多地放在資源環(huán)境和民生的改善上。梅新育表示,,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目前國內收入分配、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需要花費更多精力關注這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也表示,,中國會調低經濟增長率,,但是經濟將更加平穩(wěn)、平衡地增長,,而且更加注重民生,。
通脹壓力會有所減緩
鑒于5月份PMI繼續(xù)緩慢下降,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也將二季度國內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10%調低到9.5%,,同時把全年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10%也下調到9.5%,。 梅新育認為,增速減緩是抑制通脹的結果,,目前通脹壓力基本上快到頂峰了,,而隨著初級產品牛市走向終結,通脹壓力會減緩,。 馬駿預計CPI同比增長在今年6月份見頂在6%左右,,到年底大幅下降到4%左右,而基數效應,、貨幣因素,、食品價格、房地產價格的疲軟都是下半年通脹壓力放緩的重要影響因素,。 連平也指出,,在貨幣信貸和融資陸續(xù)收緊之后,物價或被拉動下行,。而在需求減小,、經濟增速放緩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調整之下,物價也可能出現下調,。同時,,翹尾因素在四季度的減弱,PMI和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向下調整趨勢的出現,,都表明CPI的回落已經不遠,。 但由于通貨膨脹壓力有效緩解仍需時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表示,考慮到經濟只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通脹上升壓力依然嚴峻,,央行目前是不會放松貨幣政策的。分析人士指出,,在調控政策作用下,,國內經濟增速可能仍將進一步放緩,。 連平預計,,加息已進入尾聲,6月再加息一次之后,,下半年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同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也將降低,,央票運用空間將會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