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洲,、中國等經濟體近日發(fā)布的制造業(yè)指數普遍下滑,引發(fā)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正在喪失動能的擔憂,。有分析指出,,經濟放緩的速度高于預期,可能導致美聯儲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時間長于預期,,而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可能出現微調,。
全球經濟復蘇似遇第二段“疲軟期”
就預測產出而言,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迄今一直是準確的先行指標,。然而,,全球多個經濟體陸續(xù)公布的5月份PMI數據卻顯示,制造業(yè)增長正在放緩,。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6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制造業(yè)增速大幅放緩。5月份供應管理學會制造業(yè)PMI指數從4月份的60.4滑落至53.5,,這一數字比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所預計的57.0還要低,。除了制造業(yè)數據外,當天公布的5月份美國私人部門新增就業(yè)人數僅為3.8萬,,遠低于預期的17.5萬,,這也增加了市場的悲觀情緒。
與此同時,,受高負債的歐元區(qū)外圍國家拖累,,5月份歐元區(qū)制造業(yè)PMI指數從4月份的58降至54.6,不及市場預期的54.8,,創(chuàng)下自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德國和法國制造業(yè)PMI指數修正值分別降至57.7和54.9,,希臘制造業(yè)PMI指數降至44.5,。此外,英國5月份的制造業(yè)PMI指數跌至52.1,,遠低于市場預估的54.1,,創(chuàng)下近20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同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制造業(yè)PMI指數由前月的52.9降至52.0的9個月最低點,。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上述數據顯示本輪經濟復蘇貌似遇到了第二段“疲軟期”,。至于出現疲軟的原因,,文章認為,全球金融狀況或許是更好的解釋,。一方面,,發(fā)達經濟體“慷慨”的貨幣政策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井噴式上漲,世界各地的企業(yè)和消費者已將削減支出作為對策,;另一方面,,收縮的信貸(即便在當前的低利率環(huán)境中)正束縛著西歐和美國企業(yè)的手腳,而收緊的貨幣政策則影響著中國經濟,。
全球股市接連收陰
周三發(fā)布的制造業(yè)PMI數據當即對市場產生了影響:股市和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金價除外)下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今年首次跌破3%,美元近期的復蘇呈逆轉勢頭,。
6月1日,,道瓊斯工業(yè)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盤跌279.65點,至12290.14點,,跌幅2.2%,,創(chuàng)2010年6月4日以來最大點數跌幅,30只成份股全部下跌,。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30.65點,,至1314.55點,跌幅2.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66.11點,至2769.19點,,跌幅2.3%,。
當天,歐洲股市亦大幅走低,。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收盤跌0.9%,,報278.38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收報5928.61點,;德國DAX 30指數跌1%,收報7217.43點,;法國CAC 40指數跌1.1%,,收報3964.81點,。
受前一個交易日歐美股市下跌等因素影響,亞洲股市6月2日也大幅下跌,。其中,,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1.69%,中國香港股市恒生指數下跌1.58%,,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下跌1.4%和1.66%,。
經濟數據的疲弱加劇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復蘇再度停滯的擔憂,美國基準國債的收益率周三跌破3%,,至2.95%,,創(chuàng)6個月新低。國際市場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價格當天也出現回落,,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7月合約盤中刷新日內低點100.55美元/桶。
美QE3預期再升溫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指出,,今年的全球經濟復蘇放緩跡象在時間進度上與去年的“增長疲軟期”幾乎重合,。去年的疲軟期開始時,市場正準備迎接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而當美聯儲宣布將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QE2)后,,疲軟期就結束了。文章還認為,,廉價資金的藥方仍有望緩解經濟不振,,如果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按照去年的時間表出臺,投資者和企業(yè)可能在秋季重拾信心,,但藥方的效力有可能大減,。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本周晚些時候公布的就業(yè)數據仍無法給市場帶來些許欣慰,,對美聯儲推出新一輪寬松政策的討論將再度升溫,。畢竟對美國政府來說,現階段增加就業(yè)的壓力大于通貨膨脹壓力,。
對于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路透社一篇分析文章指出,考慮到宏觀調控效果具有滯后性,,中國5月份制造業(yè)PMI指數的下滑,,意味著經濟增速逐步下滑的態(tài)勢將延續(xù)至年中;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決策者可能需要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與控制通脹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不過分析師指出,經濟增速放緩不應影響貨幣政策收緊進程,,中國的宏觀政策更可能出現微調,,而非加碼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