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上周刷新7年記錄,,一舉突破4000點,。周五滬指幾經拉鋸后,最終收盤在4034.31點,。與此同時,,圍繞中國股市的喧囂聲又起。跳廣場舞的大媽少了,,新入市的90后多了,,甚至有聲音稱股市的“動物精神”又回來了。當然,,也有媒體開始關注嫩韭菜如何大戰(zhàn)老韭菜,。
這是久違了的中國股市新氣象。在過去數(shù)年的沉悶之后,,看漲的聲音終于一舉把看跌聲擠到了角落里,。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甚至有券商做起了“萬點夢”,,夢想著能在這場上漲大潮中實現(xiàn)資產翻數(shù)番的已不在少數(shù),。
當然,也有不少對這波上漲心存狐疑者,。其中最大的狐疑聲是,,在經濟指數(shù)并不樂觀的當下,,這波上漲是怎么起來的。很容易就獲得的數(shù)據(jù)是,,今年以及稍后幾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并不是很理想。幾天前IMF公布的預期是,,新興市場未來五年潛在增長率將降至5.2%,;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政府也把2015年的增長率下調至7%,。盡管中國一季度經濟數(shù)據(jù)尚未發(fā)布,但可能放緩的預期聲已透過不同管道釋放出來,。如果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那這晴雨表是不是出現(xiàn)故障了?
這“反�,!钡默F(xiàn)象,,甚至讓一些經濟學者,都因此沒能抓住這波上漲機會,。其實,,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莫如說股市是經濟預期的晴雨表,,更準確說是錢的晴雨表,。當錢向股市流時,我們預期的股市就要上漲了,;當錢離開時,,那就要擔心會不會遭遇下跌。站在錢的維度,,我們來看中國股市從去年以來的上漲,,邏輯就清晰了很多。
證監(jiān)會發(fā)言人將之稱為“多種因素綜合反映”,,這綜合因素包括“市場對經濟增長‘托底’,、金融風險可控的認同”,也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下行、中小企業(yè)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改善等”,。換種思路,,也不妨用一句話概括:經濟下滑“催生”牛市。
何解,?分兩個層次:其一,,經濟下滑倒逼改革,。這波世界性經濟危機傳導給中國的直接影響就是,外部市場陡然收窄了,。中國的產能過剩等問題,,讓擴大內需、經濟轉型升級和改革,,瞬間加速,。新一屆政府更是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措施頻頻出臺,,力度一個比一個大,,降低了危機進一步下滑的體制性風險。其二,,寬松的貨幣政策成為市場主流,。央行降準降息的信號讓市場形成貨幣寬松的預期,這一預期自然也會反映在股市上漲上,。
改革和寬松,,嚴格說也還只是外在條件,要不沒法解釋為何會在2015年年初以來的節(jié)點才整體爆發(fā),。內在的動因則是股市上漲迎合了普遍的心理預期,。在當前情況下,股市上漲是個好東西,。一者可以部分恢復企業(yè)的融資功能,,便于為經濟輸血;二者可以化解企業(yè)和政府的債務風險,;三者可以降低資金外流風險,;四者還迎合了全社會渴盼的“財富效應”。當各方都存在訴求時,,這個好東西就很難不會被趨之若鶩了,。
這樣解釋,我們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波股市上漲已經成為趨勢,,更高的點位也并不是沒有可能。即使僅考慮心理慣性,,也不用擔心近期就會來個從牛到熊的大逆轉,。但仍需要提請注意的是,前面談過,,股市是經濟預期的晴雨表,,股市當前的上漲,是以今后若干時間段經濟的走勢為基礎和前提的。對未來經濟和資金面的良好預期,,鋪墊了當前的牛市基礎,。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仍可作為下一步操作的依據(jù),。
這就是說,,盡管過去的“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推高了股市,仍要看將來的多種因素是否能夠繼續(xù)支撐股市的高位運轉,。這些在資本市場上成功融資的企業(yè),,是否能夠依托這短期的輸血從而恢復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時,,還要考慮國際上是否有漏斗過來抽血,,國內是否有新的渠道(如房地產)吸取部分血液。要不,,就很難說我們不會碰到一個新的大泡沫,。
當然,,對投資者來說,,股市的熊牛,都有著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熊市可以賺錢,,同理,牛市也可以虧錢,。關鍵是你要有自己的賺錢之道,。如果是正在跳著廣場舞而突然被賺錢效應吸引就匆匆奔來,那建議還是以廣場舞為主業(yè),,不要盲目地成為被人收割的韭菜,。那些以超高杠桿博取高收益的賭徒們,則真要認真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