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氣旺盛,投資者融資買入勢頭不減,。截至本周二,,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合計為9656億元,其中融資余額9585億元,、融券余額為71億元,。筆者認為,,有必要專門研究融資風險,尤其是針對中小投資者而言,。
目前兩市維持擔保比例為244.12%,,而在7月1日和11月11日,該項指標分別為231%及234%,。有觀點認為,,目前融資“安全墊”不減反增。在不考慮融券情況下,,維持擔保比例等于“現(xiàn)金+信用證券賬戶內(nèi)證券市值總和/(融資買入金額+利息及費用總和)”
,,當下降到130%時,券商將要求投資者增加保證金,、否則就將強制平倉,。股市上漲,投資者持有的“證券市值”在增加,,投資者擔保比例反而有輕微提高,。
但筆者認為,問題要從多角度看,,這個“安全墊”只是券商的“安全墊”,,卻并非市場或投資者的“安全墊”�,!熬S持擔保比例”僅僅是為了防止券商融資風險所設計的技術(shù)指標,,而只有當資產(chǎn)價格連續(xù)跌停5個交易日以上時,擔保比例才會從244%降到130%的警戒水平,,這個概率相當小,,所以券商相對安全。但是,,某股票從1元炒到10元,,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及市場所蘊含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不能說市場漲到高位反而更安全了,、風險低了,,這違反投資常識。再說,,在特殊情況下,,上述“安全墊”甚至也不是券商的“安全墊”,比如在昌九生化等案例中,,在連續(xù)10個跌停板的情況下,,縱有244%的維持擔保比例又有何用?
可以說,市場是否安全,、是否存在系統(tǒng)性風險隱患,,與“維持擔保比例”這個指標關(guān)系并不大,。目前股市在上漲,其中一個原因是藍籌股價值回歸,,有其合理性,,但假若融資盤繼續(xù)增加,股市泡沫膨脹,,其風險也就會越來越大,。一句話,市場是否存在系統(tǒng)性風險,,關(guān)鍵是股票價格是否過度遠離其內(nèi)在投資價值,。
據(jù)筆者粗淺的研究,投資者若過度使用融資杠桿,,還會讓市場形成“自我膨脹崩潰”效應,。為方便討論,現(xiàn)假設投資者利用自有資金買入某只股票100萬股,,他只融資不融券,,以這些股票作為擔保物再向券商融資買入同樣一只股票。按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所使用的保證金不得超過其保證金可用余額,,此時他的“保證金可用余額”=現(xiàn)金+(100萬股股票市值×折算率)+(融資買入股票市值-融資買入金額)×折算率-融資買入金額×融資保證金比例-利息及費用。在這個式子中,,“股票折算率”,、“融資保證金比例”基本固定,操作完成后“融資買入金額”也是固定的,,唯一變化的就是股票市值,,隨著股價上漲,融資客“保證金可用余額”也在不斷增加,,如此形成的結(jié)果就是:即使融資客不追加資金,,只要股票市值上漲,他就可以用這些泡沫收益繼續(xù)下一輪融資買入,,融資客通過融資杠桿滾雪球運作,,他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比例可以逐漸提高。而在外籌碼減少,,也在助推市場漲勢(這或許也是現(xiàn)在一些市場主力利用融資杠桿操縱個股的機理)。當然,,這其中的前提是券商不畏市場風險,、不管股價多高任何時候都愿意向融資客融資。但顯然,,股價最終還需受其內(nèi)在價值牽引,,由此市場形成“自我膨脹再崩潰”效應,。
過度融資引發(fā)市場風險已有足夠多的慘痛教訓。比如在美國1929年大股災前,,有些銀行甚至規(guī)定,,只要股票升值5%,就允許投資者用升值部分再次抵押貸款投入股市,,最終市場崩潰,,投資人與銀行兩者都難逃一劫。
當前兩融業(yè)務中,,融資發(fā)展過快,,融券卻不成比例,這對市場價值發(fā)現(xiàn)很不利,。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證券市場的融券交易一般會占兩融交易總額的20%到25%之間,,而A股市場融券僅占兩融業(yè)務的0.7%,差距巨大,。形成這個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既有A股投資者形成多頭操作思維定勢,也有法律規(guī)章以及監(jiān)管導向影響�,,F(xiàn)在對個股吹牛不上稅,、不怎么追究,可市場人士一旦對上市公司提出質(zhì)疑,,就有可能被上市公司以“損害商譽罪”追究,,如此情形下,市場又如何能找到上市公司真實價值?
為了市場的長期穩(wěn)健,,針對融資杠桿可能產(chǎn)生的市場“自我膨脹崩潰”機制,,A股市場應未雨綢繆,盡早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