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上漲主要是以金融股為主的權重股帶動的,,代表權重股的上證50指數上漲28%,,超過上證指數漲幅10個百分點;而小盤股并未同步上漲,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只上漲了5%,,落后于深成指數16個百分點,,說明此輪行情中結構性特征明顯,因此若重倉創(chuàng)業(yè)板則可能出現(xiàn)“滿倉踏空”不賺錢的風險,�,?傮w來看,有四方面因素推動此輪行情上漲,。
其一,,藍籌股估值修復。自去年以來,,滬深藍籌股持續(xù)低迷,,銀行股股價整體下滑30%以上,今年7份銀行股低點時市凈率整體低于1倍,,最低甚至僅為0.6倍,,市盈率普遍在4倍以下,無論是市凈率還是市盈率在銀行股歷史上均處于最低估值水平,,與近幾年銀行股盈利的增長不相稱,。在本輪行情啟動前,券商股估值也普遍較低,,以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為例,,市凈率低于1.5倍,市盈率也僅為18倍,,券商股低迷與近幾年股市低迷有關,。一旦股市行情啟動,由于基數小券商盈利的增長空間很大,,帶動的估值修復行情非常樂觀,,因此券商股成為此輪行情中的領頭羊。
其二,,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是本輪行情的直接誘因,。降息效應若能落到實處,則將導致無風險利率下降,,意味著投資者的要求回報率下降,,股票估值的股利分紅模型(DDM)、現(xiàn)金流模型(DCF)告訴我們,回報率下降意味著估值的上升,,估值修復推動行情上漲,。降息將降低企業(yè)負擔,提升貸款需求,,意味著更多的資金通過銀行體系釋放出來,,同時貨幣政策寬松的概率增大,將增加市場資金供給,,流動性充裕對于股市往往都是利好,,如美國股市在幾輪量化寬松之后屢創(chuàng)新高。同時,,降息將減輕企業(yè)債務負擔,,提升企業(yè)的盈利水平,直接提高企業(yè)估值,。
其三,,改革效應逐步釋放。中央今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案,,并通過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等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結構性改革以及反腐都將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縮小貧富差距,增強社會的公平感,,擴大中產階層,,這都將有利于經濟的長期持久發(fā)展,。因此,,雖然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這是預期之中且符合經濟增長規(guī)律,。股市最終反映的是企業(yè)盈利能力,,而不是GDP增速,通過當前政府的簡政放權,、給小微企業(yè)減稅負,,若能讓GDP增量部分中有更高比例轉化為企業(yè)的利潤增長,GDP增速下滑并不是壞事,,反而對股市是利好,。
其四,滬港通開通提升了對權重股的配置,。滬港通開通意味著外資機構投資A股市場,,而外資機構的業(yè)績基準不是以個股的漲幅為準,大多數是以指數為業(yè)績基準。而控制了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深成指等,基本就等于控制了滬深兩個市場,,同時權重股在上述指數中占據比重較大,,因此境外資金愿意配置于權重股,對此輪權重股估值修復起到助推作用,。若2015年A股市場加入國際MSCI指數后,,將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屆時對權重股的配置或將進一步上升,。
若真如部分市場人士所言,,當前我國正處于降息通道,那么無風險利率將持續(xù)下降,,企業(yè)負擔減輕,,社會融資規(guī)模回升,,市場資金面寬裕,,對于股市中長期是利好。同時,,若中國各項改革措施能落到實處,,政府真正實現(xiàn)簡政放權、激發(fā)企業(yè)活力,,推動創(chuàng)新型經濟增長,,并且在IPO制度上實現(xiàn)改革,讓真正優(yōu)秀的企業(yè)上市,,這對于中國經濟是長期的利好,,最終也將傳導至股市。
當然,,從短期看,,任何市場都會被市場情緒、資金面所影響,,在當前股指暴漲的態(tài)勢下,,套利資金、杠桿資金獲利了結的動力仍存在,,很多人“滿倉踏空”,,這拉大了投資者的貧富差距,這樣的短期波動過大充滿了投機性,,而長期慢牛才能讓更多的投資者受益,,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