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長假制度以來堪稱最驚險的一個長假結束了,相關部門都在“報喜”,。高速公路部門報告車流量同比增長50%,,免收通行費200億元,各地都準備以數(shù)據(jù)向財政部門要補貼,。今年經(jīng)濟下行壓力加大,各行各業(yè)都很煎熬,,但久違的財富效應突然全面井噴,,爆棚的游客讓各大景區(qū)和商家都笑得合不擾嘴,統(tǒng)計出的數(shù)據(jù)都是流金淌銀,,納入監(jiān)測的119個直報景區(qū)連續(xù)多天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收入增幅超過30%,假日期間社會零售總額近8000億元,,商家都巴望感慨這流金歲月“何日君再來”,。 但這樣的瘋狂能再來嗎?今年這個長假,,全國旅游接待人次約為3.62億,,旅游收入約為1800億元。8天時間,,全國公路完成客運量6.47億人次,,日均達到8087萬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相當于全國近一半人口東南西北大流動了一次,,這種短時間驚險的大遷徙讓人心驚肉跳。有外媒稱,,這種壯觀而無奈的景象只有在中國才能發(fā)生,,它向全球展示了一個大國的負擔,。 負擔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公共安全的壓力。顯然,,這次長假前沒有進行充分的安全壓力測試,。淹沒在一堆喜報中的一則消息可能已被人們淡忘,但對許多家庭而言,,這個長假是他們一生中永遠的痛——來自新華視點官方微博的消息稱,,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同比下降24.1%,。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這是十分慘痛的代價。 近8000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應近800人的死亡和數(shù)千人受傷,,這是怎樣的一種殘酷對應關系,。而讓每一個出行者心有余悸后悔不迭的是,這個長假的“擠”,、“堵”,、“貴”、“累”和種種驚險無處不在,,華山上演全武行,,游客稍有不滿“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商家的刀子比任何時候都快,,一碗炒面賣100多元,,一張床位要價1000多元,大航空公司“賣空”機票,,乘客登不上飛機,。 景點全面爆棚,鼓浪嶼幾乎要被踩沉,,名山堵得人發(fā)瘋,,8萬好漢登長城,10萬游客進泰山,,18萬人入故宮,,20萬人謁中山陵……世間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度扎堆風景區(qū)不僅僅讓游客很受傷,,連甘肅敦煌鳴沙山的駱駝都累死兩頭,。長假成為不少人的傷心之旅,許多人感嘆再也不敢長假出來了,! 應該承認,長假制度對拉動內(nèi)需和經(jīng)濟的自主增長有著特殊意義,但是我們不能對一項政策的短期效應過度拔高而無視其長期后果,,一項小客車免費政策就吹響了全民運動式出行的“集結號”,直接后果是人命關天的交通事故高發(fā),。經(jīng)濟發(fā)展應建立在民生福祉的普遍提高上,,拉動內(nèi)需和刺激消費應該是一項長期的民生普惠工程,而數(shù)萬起事故,、近800“民死”的代價讓我們反思刺激消費靠什么,? 小客車免費,這頭還免費,,那頭各家路網(wǎng)公司已嘰嘰歪歪要申請財政補貼,,等于是納稅人的錢從左口袋掏到右口袋,經(jīng)濟學上這是看不見的轉(zhuǎn)移支付,,民眾并沒有真正受益,,羊毛出在羊身上。既如此,,那為什么不能直接給小客車車主減免一塊年度費用,,而不是讓他在一個特定高峰期非得擠上高速比“看誰跑得遠”,“跑得越遠越劃算”,,進行長途跋涉的競賽呢,。 應該說,低福利必然造就福利饑渴,,普通人有一點福利都不愿放棄,,這是此次大堵車的直接原因。有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明,,中國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以享受帶薪休假待遇,。在如此逼仄的福利格局下,公眾選擇“黃金周”扎堆出行幾乎是必然的,,因為中國人能夠享受的假期數(shù)量實在太少,。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美世去年底發(fā)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雇員帶薪假期和法定假期數(shù)量之和僅有21天,,屬于假期最少的幾個國家之一,。所以,經(jīng)濟的平穩(wěn)增長,,居民消費力的提升,,不能寄希望于一兩次讓人心驚肉跳、舉國出行的長假體制,。一切回到原點,,中國消費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增長慢,社會保障水平低,,因此切實提高居民的社會保障和民生福祉水平,,讓百姓把錢平穩(wěn)地花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通過這種一次性消費來“花錢買罪受”,這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