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內宣傳國內A股投資價值未取得成效之后,中國開始對外拋繡球,,向全球其他國家宣傳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 相關媒體的報道表明,上交所,、深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高管們正奔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東南亞,、日韓四個地區(qū)進行一場全球“路演”,以期展示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游說勸說外國投資者投資已處底部狀態(tài)的中國股市,。 這一消息日前得到證監(jiān)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的證實。 張育軍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透露,,目前滬深交易所在海外進行路演,,引起了投資人的良好反應,境外主權基金,、養(yǎng)老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申請投資額度積極性都很高,。 雖然中國對外拋繡球看似正當其時,,但持續(xù)下跌的陰影未必能真正獲得多少“真金白銀”的加入,就短期來看,,遠水實在難解近渴,。 其一,海外投資者并非井底之蛙,。今年以來中國官方一面持續(xù)宣傳著大盤藍籌股的投資價值顯現,,一面卻是市場的遲遲不肯買賬。與之相反,,正因為藍籌股的持續(xù)下跌屢創(chuàng)新低,,才使得國內股市整體持續(xù)下跌,成為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表現最“熊”的市場,。 這樣的市場事實既然喚不起國內投資者的信心與投資愿望,,又如何奢望靠一場全球的
“路演”喚來境外的投資者。 而且在中國股市里,,向來有買漲不買跌的習慣,,這一點或許國外市場也不例外。一個越來越跌的市場看似越來越有價值,,但何時是價值底部,,何時是投資時機卻是誰也無法預料的事,。 其二,根據張育軍的透露,,海外“路演”引起了投資人的良好反應,,境外主權基金、養(yǎng)老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申請投資額度積極性都很高。 這一點不會有太多人懷疑,,普遍看好中國市場的觀點在近十年里似乎從未改變過,,恰恰因為在此前,中國對于境外資金投資國內股市有著嚴格的控制,,所以能躋身到中國A股投資的境外機構一直虎視眈眈地等著中國放開進入的門檻,,擴大資金額度的范疇。 從當前來看,,中國因為國內股市的低迷正想方設法放開進入的門檻,,擴大資金額度的范疇。 比如今年以來,,允許證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達到49%,,新增QFII投資額度500億美元,新增RQFII額度500億人民幣,。證監(jiān)會在6月提高QFII持股上限至30%,,同時降低QFII資格要求,將資產管理機構,、保險公司,、其他機構投資者如養(yǎng)老金、主權基金等的經營時間由5年降為2年,,證券資產規(guī)模由50億美元降為5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QFII額度待審批進度也在加快,早在5月中旬就已核準38家QFII機構共計43.73億美元額度,,接近2010和2011年兩年核準的投資額度的總和,。 以上種種都說明,境外機構與資金早就盼望中國資本市場放松進入門檻與相關條件限制,,至于進來后何時進入A股,,主動權則掌握在他人手中。 更何況,,境外機構能直接投資A股的資金總額畢竟有限,,相對于數十萬億元的A股市場容量,短期內難以激起浪花。增添一些吶喊助威聲倒是可能的,。 2007年以來的中國A股市場,,中國證券監(jiān)管部門一直倡導價值投資,也寄希望國內日益增多的機構投資者能在穩(wěn)定市場中起到良好作用,,然而多年來的實踐卻一再證明,,在一個持續(xù)下跌的市場環(huán)境中,,機構投資者恰恰淪為更大的散戶投機者,,不僅沒能起到穩(wěn)定市場的積極作用,反而成為市場下跌的主要動因之一,。 以上的殘酷現實不得不讓我們警醒,,在國內A股市場沒有真正達到公平、合理,、有序,、規(guī)范之前,在市場未能真正擺脫
“政策市”,、“圈錢市”陰影之前,,大量境外機構投資者進來后同樣有可能淪為追漲殺跌的散戶投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