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欠佳,,持續(xù)下行的周期延續(xù)了8個月之久,,不但大大小小的企業(yè)在煎熬中堅持,,城鄉(xiāng)居民也承受了太多壓力,國人急切盼望穩(wěn)增長的一系列政策能盡早顯露效果,,至少能在九月出現企穩(wěn)向好的信號,,哪怕這種底部特征的信號還很微弱,無疑都將會促進民眾恢復信心,。 匯豐控股20日發(fā)布的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47.8%,,略微高于8月的47.6%,雖只有0.2個百分點的向上幅度,,但傳遞出的經濟觸底成功的信號卻是明確的,,似已蘊含了經濟擺脫頹勢,開始顯現探底回升,、走向好轉的黎明之光,。這一毫不起眼的數據變化,有可能表明中國經濟下行走勢在開始扭轉,,經濟急速下滑將該暫時告一段落,,8月的47.6%成為全年最低點的可能性大增。 匯豐PMI分項指標數據,,更說明經濟放緩程度在減弱,,而企穩(wěn)向好程度在對等地增強。9月新訂單指數為47.6%,,較8月的46.1%增長了1.5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3%,較8月的45.5%回升了0.8個百分點,,顯示出生產的源頭需求因素在好轉,,新訂單回升預示的經濟復蘇更真實。自6月以來穩(wěn)增長的貨幣降息政策,,以及此后擴大投資額度的財政刺激政策,,終于在時滯數個月之后起到了穩(wěn)定經濟增速的作用,政策拉動經濟增長正在逐漸變成可以觸摸的現實,。 其實,,經濟向好的“啟明星座”,早就出現在經濟的星空中,。國家統計局9月9日公布宏觀經濟數據,,
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其中城市上漲2.1%,,比上月漲0.2個百分點,農村上漲1.8%,比上月漲0.3個百分點,,農村價格漲幅較城市略大,,全國性物價水平先于經濟明顯回升,價格劇烈下降的局面初步扭轉,,物價從偏冷的低位擺脫羈絆而上行,,成功跨過價跌量減的看淡期而復蘇,價格頹勢趨于逐漸終止,,穩(wěn)物價的政策效應產生作用,。 這種價格率先探底回升的態(tài)勢,實是經濟即將觸底反彈的先導信號,,雖然經濟復蘇會拉大物價水平回歸,,有效控制好物價抑制房價上漲,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在8月CPI數據中,食品價格上漲3.4%,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2.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和上月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1.5%相比,,非食品價格則略有降低,而8月食品價格上漲明顯較大,,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1.08個百分點,,尤其是新鮮蔬菜價格上漲23.8%,還有鮮果價格上漲9.7%,、水產品價格上漲5.6%,,糧食價格上漲3.2%,糧食蔬菜漲價幅度太大太猛烈,。保持生活質量,、生活品位逐漸提高,不受物價因素變動影響而降低,,將是一個重要的民生難題,。 好在,如果考慮全年CPI的變化情況,,可以發(fā)現波動趨向于動態(tài)平衡,。從同比增長去考察,年初的前兩個月是正的,,從3月開始轉為下降,,考慮從4月開始的下降幅度環(huán)比值,依次是0.4%,、0.7%,、0.7%,、0.8%和0.6%,可見降幅在7月份之前逐漸增大,,在7月份達到最大值0.8%之后,,卻從8月份開始轉勢,數據數值雖然高達3.5%,,但相對降幅已經減小到0.6%,,說明物價運行步入平穩(wěn)態(tài)勢,相對寬松貨幣政策或者投資政策,,在產品去庫存化過程中產生了積極作用,。 經濟復蘇是好事,但復蘇的初期勢頭很脆弱,,存在反復的可能,,存在底部劇烈震蕩的可能,因此,,應對政策只能加力而不應減力,。比如,9月制造業(yè)產出指數為47.0%,,不僅比8月下跌1.2個百分點,,而且是十個月以來的最低值;產成品庫存指數為51.1%,,雖然盤旋在警戒線之上,,但比8月54%降幅明顯偏大,說明生產終端的產品銷售也得到重視,,這是生產部門實行良性循環(huán)的前提,,解決產品積壓“去庫存”這個關鍵,盤活經濟存量才會有條件創(chuàng)造增量,,才有可能實現經濟長久的可持續(xù)復蘇,。 決定經濟向好更積極的因素,來自宏觀管理層的創(chuàng)新思維,。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省部級領導干部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研討班上的講話,,就透露出未來二、三十年保持經濟活力的政策新思想,,那就是選擇消費成為經濟的新動力,,選擇城鎮(zhèn)化成為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 我國城鎮(zhèn)化率剛剛超過50%,,按戶籍人口計則僅為35%左右,,不僅明顯低于發(fā)達國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同等發(fā)展階段國家的水平。差距就是潛力,,在未來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鎮(zhèn)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和城市聚集效益的提高,帶來城鎮(zhèn)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加,,為農業(yè)現代化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持續(xù)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能,,這正是中國經濟長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動力源泉所在,。 筆者以為,隨著經濟政策的調整,,隨著投資經濟思維的改變,,隨著內需比重的提升,服務業(yè)的地位將逐漸上升,,成為工業(yè)升級和城鎮(zhèn)化的重要推手,,中國經濟就有很大希望走出低谷。經歷了經濟轉型過程的迂回曲折,,經歷了經濟下行較長時間的反復檢驗,經歷來自外部或內部的經濟動蕩沖擊,,中國經濟的艱難探索,,已為經濟尋找到新的增長點,這是經濟內部全新的認知和信念,,終將凝結成經濟活動中成員的首創(chuàng)精神,,終將迎來經濟全面高漲的時期,現在看,,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條件都已經具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