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天里,,一群中青年學(xué)者聚首浙江莫干山,再開新“莫干山會議”,。會議得出了一些共識,,如以推動財稅體制改革為下一步改革的切入點,繼續(xù)推動城市化,,以及再建市場經(jīng)濟價值體系,,等等。會議開得很熱鬧,,也很嚴肅,。 新“莫干山會議”,因為時間,、背景的不同,,已似乎不可能再產(chǎn)生如當(dāng)年那樣的歷史效應(yīng)。眾所周知,,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在改革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而這一次會議所探討的問題,,更多具有常識性。上述這些共識,,看起來是這么眼熟,。或許可以這么說,此次會議聚焦的命題,,并非在理論層面有多么創(chuàng)新,,而是就改革實踐而言具有迫切性。 如是,,新“莫干山會議”的部分意義,,可以這么去理解——會議借莫干山之名,將當(dāng)前中國所不得不面對的一些重大問題,,再次擺在臺面上,。應(yīng)該說,這也是提醒加快改革步伐的一種不錯的方式,。任何的改革,,需要內(nèi)在動力,也需要外在壓力,。 新“莫干山會議”當(dāng)然不可能將迫切的改革命題一一提及,。在我們看來,除了上述的改革共識之外,,其他方面的許多問題同樣應(yīng)該列入亟待改革的議題中,。改革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在經(jīng)濟體制領(lǐng)域,,還包括了社會領(lǐng)域,、司法領(lǐng)域,等等,。新“莫干山會議”的參與者主要為經(jīng)濟學(xué)者,,他們得出的共識也就顯得有些拋磚引玉之感。 之所以說此次“莫干山會議”所談到的共識很眼熟,,是因為近幾年來,,這些問題在各種場合被一再提及。也就是說,,對于改革的目標(biāo),,整個社會共識多于歧見。主要的難題,,不在于提出改革目標(biāo),,而是如何實現(xiàn)改革目標(biāo)。 毋庸置疑,,中國必須往前走,,即便前面有陷阱、有荊棘,,也得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富有歷史智慧者是要清晰地看到前面的陷阱和荊棘,,避免落入陷阱,也避免被荊棘刺傷,。但是,,很多重大的現(xiàn)實矛盾擺在面前,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克服,,那就很難免掉入陷阱,、碰到荊棘。 比如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眼前的一個重大改革目標(biāo),。倘若收入分配不公的局面一直持續(xù)下去,內(nèi)需不足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從經(jīng)濟意義的角度觀察,,內(nèi)需不足,,中國經(jīng)濟的自主增長就會大有麻煩。所以,,收入分配制度必須要有實質(zhì)性的改革,,必須要打破壟斷集團的利益,促進社會公平,。 其實,,圍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近幾年來一直在談,,但是談得多,,真正的改革動作少。問題出在哪里呢,?至少有兩個原因:一者,,針對改革目標(biāo),上上下下沒有形成改革合力,;二者,,一遇到稍微大點的改革阻力,就有可能出現(xiàn)避重就輕的問題,,不愿意觸碰一些既得利益群體,。如此,改革的成績怎么可能如人所愿,? 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自己國家的未來繁榮,、陽光。不容回避,,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積聚了一些怨言。這是一種社會情緒,,是對現(xiàn)存問題的正常反應(yīng),,也體現(xiàn)了對更公平未來的期許。但是,,光埋怨不行,,埋怨解決不了問題。理性的做法,,只能是看清楚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案,并付諸實施,。 這一次的“莫干山會議”,,其實就是進一步將許多時代難題真實地擺出來,并借助各方智慧,,給出解決方案,。接下來,最理想的應(yīng)該是進入實施階段,。當(dāng)然,,最難的地方,就是實施,。實施階段不再是“紙上談兵”,,這就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無論如何,,主事者當(dāng)以漸進改良的姿態(tài),逐步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節(jié)奏,,速度過快不行,過快難以把握,;速度太慢也不行,,問題或會積重難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