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否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乍一看,,這題目似乎有些驚人,但是如果考慮未來40年中國將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這個標題就不為過,,因為到2050年,人口結構中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未來股市和樓市這些資產價格沒有一個平穩(wěn)向上的過程,,那么中等發(fā)達國家的目標就很難如愿以償,因為養(yǎng)老問題會首先橫亙在人們面前,。 日本經濟在過去的20年被稱為“失落的20年”,,雖然經濟總量很長時期仍占據(j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但是經濟實力和國民收入每況愈下卻是不爭的事實,,假設1987年年底一個40歲的日本人把1000萬日元的積蓄全投入東京225指數(shù),,準備用來養(yǎng)老。即使那時只有21564點,,離最高點還有80%的距離,,但等20年后的2007年,他到了60歲,,想用這筆錢退休養(yǎng)老時,,結果卻還是虧損了28%。 如果當時那個人將錢全投在日本的TOPIX房地產指數(shù)呢,?那么20年后的2007年,他只賺了23%,,折合成復利是每年大概1%的回報,。如果說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可能是一場危機,那么資產價格熊市對于個人而言則影響到晚年生活,,可能有人會問,,也可以選擇不投資啊?但是不投資又如何跑得贏通脹,,不買房年紀大了還有宿舍住嗎,? 再假設1987年底一個40歲的美國人將10萬美元的積蓄全投入道瓊斯30種工業(yè)股指數(shù),按照2007年道指14000點和現(xiàn)在道指13000點的水準,,那么差不多有7倍左右的收益,,這樣的投資回報對于晚年退休生活而言應該算得上是份不錯的補貼,而且現(xiàn)在美國房地產價格雖然較2007年以來是熊市,,但是對于1987年買入房產的人而言,,仍然是大有收益的,因此從長期來看資產價格牛市不僅對于實體經濟至關重要,,對于個人而言也是晚年養(yǎng)老生活有力的保障,。 現(xiàn)在A股市場與中國經濟一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藍籌股市場構建和養(yǎng)老金入市是A股轉型成功的關鍵,。A股市場長期以來藍籌股市場地位并不突出,,原因在于高估值令藍籌股缺乏投資價值,而在非全流通時代,,一旦牛市來臨,,市場往往通過發(fā)行股票來增加供給,這樣又會造成新的藍籌股高估值問題�,,F(xiàn)在藍籌股市場估值已低于10倍市盈率,,而且股息率也超過美股,因此完全具備投資價值,,而且全流通之后,,一旦藍籌股市場估值上升超過20倍市盈率,又可以通過大股東減持的模式平抑泡沫,。 養(yǎng)老金入市與借鑒的對象美國401K計劃其實是兩碼事,,為何美國401K計劃創(chuàng)造了美股牛市,其背后是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公司治理結構,,基礎養(yǎng)老金未來投入A股比例還是有限的,,但是由此引發(fā)的企業(yè)年金和員工持股則會對A股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A股轉型其實就是參考成熟市場經驗,,營造藍籌股指數(shù)長期牛市氛圍,,美股的經驗和日股的教訓都是值得吸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