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賺取豐厚利潤,、一度在國際化擴張的投資銀行現在正處于全面收縮狀態(tài)。這種頹勢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fā)以來就一直在延續(xù),,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交易量下降,,付給投資銀行的交易費用、咨詢費用也隨之減少。近期這種回退之勢愈演愈烈,。本月初野村證券突然中斷了其全球投資銀行業(yè)務,。而對此新聞,同行者并無太多訝異,。很多人認為野村證券在開始國外擴張時已大勢已去,。近期,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也都削減了其投資銀行業(yè)務,,同時降低了他們對資產收益的預期目標。 投資銀行利潤銳減有兩大原因:一是客戶的交易量減少了,。由于增長停滯,、歐債危機,機構投資者和公司都無強烈意向從事投資交易,,全球新股發(fā)行量也較以前減少,。德意志銀行數據部門估算,全球投資銀行收益今年總計大約為2400億美元,,較2009年減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個原因是對資本和流動性的管制開始產生作用。比如美國的沃克爾規(guī)則禁止商業(yè)銀行從事高風險的自營交易,、限制衍生品交易,,同時對金融機構的規(guī)模施以嚴格限制。 然而,,面對逆流,,投資銀行也在以多種方式來重塑自己。首先,,獨立的投資銀行正在減少,,綜合了投資業(yè)務和商業(yè)零售業(yè)務的全能銀行正在復蘇,投資銀行正積極與之融合,。第二個轉變是向大型化積聚,,這主要是因為超大銀行能提供最好的交易系統(tǒng),最強的流動性和投資能力,。另一個開放的問題是投資銀行的地緣中心是否也將轉移,,從倫敦移向華爾街和亞洲。(賀艷燕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