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7年算起,,5年來,全國共有37座橋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橋梁發(fā)生事故,,共致使182人喪生,177人受傷,。平均每年有7.4座“奪命橋”,,即平均不到兩個月就會有一起事故發(fā)生。從調查來看,,2009年3起,,2010年4起,2011年6起,,到2012年發(fā)生8起,,橋梁事故逐年增長,。(9月12日《法治周末》) 平日里我們對于“奪命橋”的關注基本是個案,盡管每一個個案也讓人震驚,但匯聚起來的數據更讓人震驚,。而且,,讓人驚詫的不只是塌了多少橋、死傷多少人,,還有事故調查報告,、橋梁質量調查報告很少公諸于世;此外,,問責少讓人難以理解,。據悉,在這24起橋梁事故中,,可供查詢的行政問責僅有3起,意味著大部分事故逃避了問責,。而且,關于事故原因,,均對橋梁質量問題做了回避,。 不知中國橋梁發(fā)展史今后會不會為這些早年“夭折”的橋梁重點記載,筆者以為,,不僅要讓“奪命橋”進入中國橋梁史,,而且,還應該為每一座“奪命橋”立塊紀念碑,,以“紀念”這些早逝的“先烈”。只有如此,,才能讓以后的橋梁設計者,、施工者、監(jiān)理者,、維護者,、監(jiān)管者銘記歷史,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中國橋梁事故就不會逐年增多,,而是逐年減少。 顯然,,每一座“奪命橋”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有橋梁通車時的盛況,有垮塌時的慘狀,。這些故事不應該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淡忘,。或許以“奪命橋”為原型能創(chuàng)作出一部具有史詩般的小說,、電視劇或電影,,但不如讓這些橋梁進入歷史,,并在垮塌的地方立一塊紀念碑,因為,,需要“紀念”的不僅是一座橋,,還有因之喪命的人,為之損失的財政資金和地方政府公信力,。 一般來說,,在每一座倒塌橋梁的地方,會立起一座新的橋梁,。但是,,由于把事故原因歸咎于車輛超載、洪水暴雨,、年久失修,、日常管護不到位幾個方面,每座“奪命橋”造成的損失,,最終買單的還是納稅人,。這樣的結果有必要載入橋梁歷史或橋梁紀念碑,以警示后人不能重蹈覆轍,。 如果說今天我們對于塌橋事故的認定問心無愧,,就應該把一切都刻在紀念碑上,提醒后來者警惕車輛超載,、洪水暴雨等問題,;如果今天的認定結果存在爭論或被輿論質疑,就讓歷史來檢驗吧,。所以,,橋梁紀念碑的文字,不僅要有橋梁設計者,、施工者,、監(jiān)理者、維護者,、遇難者的名字,,還應該要有事故調查認定組成員的名字以及關于事故調查報告的摘要。 對于事故發(fā)生地來說,,“奪命橋”也是“恥辱橋”,,顯然不愿意為“奪命橋”立碑。但筆者以為,,為避免橋梁事故繼續(xù)增長,國家有關部門不妨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要求各地在每座“奪命橋”倒下的地方立一塊標準化的紀念碑(叫“警示碑”也可以),此舉至少能防止塌橋事故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淡化,被人遺忘,。 另外,,平均不到兩個月就會有一起塌橋事故發(fā)生,這樣的頻率與建設新橋的頻率相比,,是多還是少,,值得追問和反思。更重要的是,,以前是對每一起事故算“小賬”,,現在,有關部門應該對5年來發(fā)生的事故算算“總賬”了——盡管媒體已有相關統(tǒng)計數據,,但還需要官方數據進一步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