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有商家用200公斤價值7000萬元的純黃金金磚“鋪”成“金光大道”,,引來眾多市民“踩金”。這條大道長約7米,,由10多個特制玻璃展格組成。商場稱,,鋪設“金光大道”為舉辦的珠寶節(jié)造氣氛,。玻璃展格經(jīng)過測試,一般人在上面正常行走,,不會造成損壞,。 為珠寶節(jié)造氣氛,用價值7000萬元的純黃金金磚“鋪”成“金光大道”,,說到底只是一種廣告,。在商言商,廣告制造噱頭再正常不過,。黃金代表財富,,7000萬元黃金堆在地上,無論是色澤與質(zhì)感,,都極其誘人,。這對很多并不富裕的人來說,成堆的黃金就在腳下,,有機會飽一下眼福,,將財富的夢想折算成堆積的質(zhì)感,足以當成茶余飯后的談資,。從廣告吸引眼球的角度來考量,,無疑算得上是成功的。 只不過,,“金光大道”之于珠寶節(jié),,對于公眾來說,除了財富上的觀感,,還是財富上的觀感,,踩“金”留下喟嘆后,不免又讓人感到徒顯財大氣粗得了無趣味,。其實,,珠寶除了財富之上的價值外,還有無形的藝術價值,。無論是外行看熱鬧,,看重款式是否新穎與靈巧,還是內(nèi)行看門道,,注重藝術的創(chuàng)意與手法的技巧,,藝術價值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說,,珠寶所承載的文化與藝術品位,才是珠寶本身的生命力,可以讓那些現(xiàn)階段不富裕的人變成未來消費的潛在群體,。 “金光大道”放大的財富奢豪,,讓珠寶應有的文化之光黯然失色,這無意中傳遞出了商家舉辦珠寶節(jié)的價值導向:把珠寶當成黃金一樣的產(chǎn)品兜售,,而非當成藝術品來推廣,。不能不說,這種理念暗合著我國珠寶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正是珠寶銷售領域長期對文化與藝術創(chuàng)意的忽視,,讓珠寶多了幾分匠氣與俗氣,也讓珠寶設計與制造少了幾分應有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品位,。 “金光大道”賺了人氣失了品位,。徒具觀感的外在印象,很容易使公眾從噱頭中迷失,,讓所謂的珠寶節(jié)變成與己無關的“財富者”節(jié)日,,而成為匆匆的過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