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穩(wěn)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中央對今年經濟發(fā)展形勢的新定調。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目前形勢下,要預防短期經濟硬著陸,,預防經濟出現加大力度的滑坡,更要預防通貨緊縮,;二是要“穩(wěn)中求進”,,
“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不能為了“穩(wěn)增長”而不顧“調結構”。 這個新基調體現了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清晰判斷,,下半年宏觀政策微調預調的力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強�,,F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穩(wěn)增長”,?靠什么“穩(wěn)增長”,?“穩(wěn)增長”的路徑是什么?這里有太多問題值得認真琢磨,。 先看出口,。比較優(yōu)勢下的出口導向給我們帶來了持續(xù)3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但當前形勢下,,出口增長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世貿組織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5%,,較2010年13.8%的增速大幅下降,;去年全球出口增速僅2.4%,低于2010年的3.8%,。今年境況怕更差,,據預測,全球貿易增速還將下降至3.7%,,低于過去20年5.5%的全球貿易增速平均值,。我國出口增長率由去年8月的24.4%下降到今年6月的11.3%,增速下降一半以上,。雖然我國花大力氣推行多元的出口戰(zhàn)略,,人民幣小幅貶值進程也開始啟動,但出口增長要想短期內回升到20%以上可能性不大,。更何況,,我國以出口為主的制造業(yè)升級正面臨發(fā)達國家和比中國更欠發(fā)達國家的雙重夾擊。 再看消費,。在保證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只有擴大內需是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的一個領域,。但擴大內需年年喊、年年提,,在GDP中的占比卻不升反降,,說明消費在短期內提升不能寄予厚望。雖然我國消費占比一直不高,,但近10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率都在10%以上,有些年達到15%至20%左右,,增長勢頭還不錯,,鞭打快牛也不現實。而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保障不足,,房地產價格過高的現實下,要提升消費,,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才是必須的選擇,。 出口,、內需已顯疲態(tài),“穩(wěn)投資”就成了“穩(wěn)增長”的全部寄托,。近期各地方政府陸續(xù)出臺地方版“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就是基于這個邏輯,。誠然,投資是個快變量,,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一定意義上說,鼓勵地方加大投資既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必須清醒認識到,“穩(wěn)投資”絕對不等同于“急投資”,、“大投資”,,“穩(wěn)增長”是否需要地方版的“4萬億”,還須三思,。 地方版“4萬億”顯然缺乏合理的微觀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后,我國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出口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出口的高速增長催生了制造業(yè)的不斷升級,,并透過產業(yè)本地化進程推動了重工業(yè)化過程,同時加速了城市化進程,而城市化進程又反過來推進了工業(yè)化的進程,。出口,、工業(yè)化和城市化三者的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一個完整鏈條,,這個鏈條的順利運轉帶動了投資增長,,同時也消化了投資引致的產能增長。這是中國投資能持續(xù)保持高速增長的基本邏輯,。但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之后,,這一鏈條出現了問題。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導致出口銳減,,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資源成本的快速上升,,迅速擠壓了出口企業(yè)的利潤,,致使企業(yè)自主投資動力嚴重不足,產業(yè)升級和工業(yè)化進程速度明顯減緩,。沒了合理回報,,投資需求又在哪里? 由于企業(yè)自主投資需求嚴重不足,,投資方向就只好轉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也逐漸由企業(yè)轉向政府,資金來源就只能寄希望于地方政府負債和融資平臺,。審計署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至2010年,地方政府債務上升了40倍,,平均不足3年時間即翻一倍,。這還不包括鐵道部、高速路公司,、國家電網,、國家開發(fā)銀行等具有相當政府功能的企業(yè)背負的“或然負債”。據社科院的金融藍皮書測算,,2011年至2013年地方債務將進入償債高峰期,,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償債率將超過20%警戒線達到26.6%,到2014年才能回落到警戒線,。在“管住增量,、消化存量”化解債務危機措施還遠未見效的情況下,各地再次推出巨量投資計劃,,弄不好會成為壓垮地方政府這只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相關統(tǒng)計,2009年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造成了20多個行業(yè)的產能過剩,鋼鐵,、水泥,、多晶硅等行業(yè)尤為嚴重。在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明朗的情形下,,這意味著目前這一輪周期釋放的過剩產能難以被快速消化,,中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可能都將處于去庫存、去杠桿化的階段,。若啟動地方版“4萬億”投資計劃,,不可避免會帶來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等隱患,。如此,,最終付出的代價不僅是過剩產能更難以被清洗,而且會進一步透支未來幾年的投資需求,。 說到底,,當下的“穩(wěn)增長”,繞不過“穩(wěn)投資”,,關鍵是在一個“穩(wěn)”字,。而關注投資的“質”和注意控制投資的“度”是眼下最為緊要之事。不管是中央版,,還是地方版,,目前的投資必須把握按需、量力而行,、要有利于經濟結構轉型,、有利于促進民生四大原則。 “穩(wěn)增長”到底靠什么,?或可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中國經濟現在就好比患了感冒,,對付的方法有施展魔法把病趕走、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服用中藥調理,,或者去醫(yī)院打點滴。施展魔法就好比出口,,愿望好但不太現實,;大手筆投資就好比打點滴,病痛短期易除,,但長期來看可能后患無窮,;鍛煉身體就好比消費,是長期根本之策但短期難以見效,;服用中藥就好比“穩(wěn)投資”,,適度而且有希望,。 (作者趙曉系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金保系經濟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