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股市中兩大板塊集體重挫,。其一,,上海證交所擬出臺限制“炒差”的新政,ST板塊全線崩潰,,大面積跌停。其二,,閩燦坤B退市風波繼續(xù)
“發(fā)酵”,,B股指數(shù)繼上周大跌5.62%之后,30日盤中一度下跌超過7%,,收盤跌幅達5.64%,。 這兩大板塊遭殃皆因利空沖擊,前者難以得到同情,,但后者顯得很無辜,。管理層一再強調(diào)遏制績差股、新股,、小盤股的炒作,,證交所采取限制交易的措施并不意外,該政策本意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相比之下,,閩燦坤B“躺著也中槍”,給B股市場籠罩上退市陰霾,,暴露市場制度本身存在問題,。當前B股市場最該解決的是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而退市新規(guī)把過去3年均盈利的閩燦坤B逼到懸崖邊,。 截至7月30日,,閩燦坤B連續(xù)第6個交易日跌停,收盤跌至0.55港元,。目前該股連續(xù)16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在最后4個交易日即便天天漲停,也無法回升到1.21港元/股的免退市及格線上,。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反映出退市制度的缺陷,屬于制度設計不當,,與“優(yōu)勝劣汰”的政策初衷不符,,交易所應該勇于認錯并及時修改�,?蓡栴}在于,,朝令夕改不是好的做法,那樣將使國內(nèi)股市受到更大的負面沖擊,,甚至導致道德風險,。而且,,即便閩燦坤B因修改規(guī)則而僥幸“留下”,導致其走向退市懸崖的B股市場問題依然存在,。只要根本問題不解決,,B股大跌的悲劇還會發(fā)生。 比較A股可發(fā)現(xiàn),,B股市場暴跌是“家常便飯”,,過山車行情時有發(fā)生。B股指數(shù)去年4月中旬反彈至329.54點見頂以來,,單日跌幅超過4.5%共發(fā)生過6次,。其中,2011年6月9日暴跌7.90%,,而當日的上證指數(shù)只是下跌1.71%,。B股指數(shù)習慣性暴跌的根源是市場規(guī)模偏小,極小的成交量就可以帶來重創(chuàng),。以閩燦坤B為例,,最近5個交易日跌停的成交均低于200萬港元,7月30日僅成交40.28萬港元,。對于大跌后市值仍有6億多港元的閩燦坤B來說,,不足百萬港元的日成交以前也時常發(fā)生。值得注意的是,,并非閩燦坤B被認定難逃退市一劫而地量成交,,成交冷清是B股的通病。以B股指數(shù)跌4.75%的7月25日為例,,滬深兩市106只B股中,,成交金額最大的個股也只有成交人民幣1000萬元出頭,與動輒日成交超過10億元的A股有天壤之別,。 B股作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的市場,,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gòu)不能參與,,外資早已出逃,,導致同一公司的B股股價較A股折價,大批個股“破凈”,。市場流動性極其不足,,勢必造成個股風險特別高。正因為無量也容易跌停,,閩燦坤B退市的悲劇很可能重演,。截至本周一,京東方B,、﹡ST中華B收盤價低于1元面值,,所幸的是兩家公司的A股暫時未出現(xiàn)退市風險,。誰是下一個閩燦坤B?不少人猜想或是ST雷伊B,。該股連續(xù)5個交易日跌停,,7月30日收盤跌至1.43港元,跌破面值的風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低迷的成交,,失去融資功能的市場,使B股長期被邊緣化,。盡管B股市場規(guī)模小,其前途的好壞不影響整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但不該淪為被“遺忘的角落”,。盡管B股賬戶只有250萬戶左右,與多達近1.7億戶的A股賬戶相比太微不足道,,但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樣該是監(jiān)管層工作的重中之重,。B股投資者不應成為“棄兒”,更不該是制度缺陷的受害者,,管理層提振股市信心理應包括B股市場,。正視B股投資者利益保護的不足,盡早下決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已是投資者最大的心愿,。從這一點上說,閩燦坤B退市及B股暴跌應該成為倒逼市場改革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