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普遍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這是歐洲國家目前實行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未能充分發(fā)揮刺激投資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銀行業(yè)的去庫存意味著要減少業(yè)務而不是擴張信貸,,從而也無法刺激投資,。歐洲央行需要確保其貨幣刺激措施能對實體經濟起到作用,,否則歐元區(qū)可能會因為日漸深化的衰退而逐步陷入通貨緊縮,。 日前,,歐洲央行,、丹麥央行相繼降息,,英國央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試圖以此刺激投資,,扶助實體經濟復蘇,。但是,目前這些發(fā)達經濟體的復蘇態(tài)勢總體疲軟,,失業(yè)率高企,,巨量流動性并未轉化為實體經濟增長的充沛動能。特別是希臘和西班牙的最新走勢表明,,其經濟下滑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止,。這令人擔心,歐洲在一定程度上已陷入“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概念由經濟學家凱恩斯最先提出,。他認為,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無論貨幣數量如何增加,,即使是利率低得接近于零,也不能夠使銀行貸款,、商業(yè)投資、居民消費有效運作起來,。這時,,擴張性貨幣政策就失去了作用。一般認為,,日本是掉入“流動性陷阱”的代表國家,,多年來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從近期的情況來看,,歐洲國家目前實行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確實也未能充分發(fā)揮出刺激投資的作用,。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歐洲國家普遍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在這種類型的社會中,,利率和消費的關系與年輕人口占多數的社會迥然不同。在一個平均年齡比較低的社會中,,利率下降時低成本資金可以刺激投資和消費,,從而有力地推動經濟增長。而在一個老齡人口占比相對較高的社會中,,即便利率下降,,民眾的各項生活支出也不會因此明顯增加。 同時,,金融理論指出,,當整個社會處于去庫存階段時,大多數行業(yè)都要盡快減少存貨,,否則下降的庫存價值相當于向維持庫存的企業(yè)征稅,,這時企業(yè)就要削減庫存、收縮業(yè)務而不是擴張業(yè)務,。在這點上,,銀行業(yè)和其他行業(yè)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銀行業(yè)的去庫存意味著要減少業(yè)務而不是擴張信貸,,從而也就無法刺激投資,。因此,當普遍實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時,,除非中央銀行同時開展大規(guī)模的資產購買,,否則無論中央銀行的利率如何下調,經濟都很難得到提振,。 由此可見,,無論是否有意,歐洲央行的零利率政策事實上正在制造一個“流動性陷阱”,。近日,,德國貝倫貝格銀行經濟學家就指出,歐元區(qū)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歐洲央行需要確保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他們援引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年中以來,,歐洲央行通過降息和再融資操作釋放的流動性,,大部分都停留在銀行系統(tǒng)。他們認為,,繼續(xù)降息或向銀行系統(tǒng)注入流動性,,將不足以使歐元區(qū)擺脫衰退,歐洲央行需要確保其貨幣刺激措施能對實體經濟起作用,,否則歐元區(qū)可能會因日漸深化的衰退而逐步陷入通貨緊縮,。 盡管日本陷入“流動性陷阱”多年還未走出,,但這并不意味著世界各國都走不出這個怪圈。貝倫貝格的經濟學家就建議歐洲央行,,打破當前市場恐慌和修復貨幣政策傳遞機制的最好方式,,是明確表態(tài)不會讓歐元區(qū)任何有償付能力的主權國家破產。他們預計,,為了應對物價面臨的下行風險,,歐洲央行最終會采取果斷措施進行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