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小投資者群體一直背負著“非理性”的名稱,人們批評其投資缺乏科學,、正確的理念,,投資盲目性大,買賣頻率高,,偏好追漲殺跌。為改變這樣的局面,各有關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通過各種方式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以提升他們的投資理性程度,。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確有其必要性,,應當常抓不懈。但是否藉此就能從根本上讓投資者理性起來呢,?這恐怕令人懷疑,。一個關鍵問題是:長期以來導致我國中小投資者投資行為缺乏理性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自身的還是外在的,? 我國廣大中小投資者自身投資素質普遍不高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發(fā)展的歷史也不夠悠久,,投資者尤其是眾多散戶相關知識儲備不夠,,對于所謂的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并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其投資意識,、投資手段必然會略顯幼稚。但中小投資者主觀認識的欠缺,,并非是造成其投資非理性化的主因,,更關鍵的原因在于我國股票市場的秩序長期處于混亂狀態(tài),正因為此,,中小投資者被迫采取了一種看似非理性的應對方式以獲取收益,。從“適者生存”角度看,其不理性行為中也蘊含著相對合理的內(nèi)容,。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凡事必須要制定和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和準則才可行,,商品交易市場如此,,股票市場也是如此。按照制度經(jīng)濟學的理論,,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的股票市場其實質就是一個高度制度化的金融體系,,股市的參與者通過訂立一系列契約以形成信托關系,并在這些契約條款的約束下開展投資行為,,從而建立起一種公認的市場秩序,。股票市場秩序的完備水平和執(zhí)行情況會直接決定股票市場功能的發(fā)揮程度和效率水平,。也就是說,如果有良好的市場秩序,,市場各參與方,,也包括中小投資者,其投資行為必然是理性的成分居多,。 但我國股市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呢,?客觀地講,市場秩序方面還比較混亂,,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伸張和保護,。譬如,在信息披露方面,,廣大中小股民基本處于劣勢地位,,應該得到的公開信息要么得不到,要么不及時,,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會發(fā)布虛假信息,,股民不得已只好四處打聽良莠難辨的小道消息。再如,,中國上市公司對股民的吝嗇程度也是舉世罕見的,,多年來股市融資和回報比例嚴重失調。盡管年年保持增長態(tài)勢,,但上市以來從未分紅的鐵公雞公司也不在少數(shù),,導致股民股權投資收益的信心極其不足,長期投資理念難以有效建立,。還有,,中小投資者由于熱衷于炒績差股、炒ST股而經(jīng)常被人所詬病,,但既然允許這些績差公司存在,,既然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金身不破”,甚至“咸魚翻身”,,似乎也沒理由強求散戶們就一定要棄之如敝履,,畢竟績差公司的不死神話也是得到了有關部門許可的,也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 當廣大中小投資者面對的是一個秩序失衡的市場而自身又處于不利地位時,,任何強調讓他們保持理性行為的理由都顯得不夠充分合理,因為理性是一個全方位的約束條件,,適用于所有的市場參與者,。身處非健全的市場環(huán)境,中小投資者最為理性的行為也許就是“用腳投票”,,徹底放棄股票市場,,否則只能以在外界看來不夠理性的方式來適應殘酷的市場競爭了,。 因此,要規(guī)范我國中小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使其形成理性,、崇尚價值的投資理念,根本之道應當是規(guī)范股票市場,,解決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問題,,減少干擾和影響投資者進行正常判斷的成本,從而建立起良好的股票市場秩序,,為投資者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huán)境,。近來,深交所對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退市制度作出了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這一舉動表明有關部門在整肅我國股票市場秩序方面已經(jīng)在有所作為,,其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