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場議論最熱的一個話題,也許就是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的那句“IPO不審行不行”了,。支持“不審也行”的人說,,長期以來IPO的審批程序多流于形式,效率過低,,加之某些審批程序中的不明確規(guī)定給了某些人可乘之機,,這樣的審批不要也罷,。有道理,!而堅持“不審不行”的人則認為,,盡管當前審批制度,、手段等都存在問題,,但這只是需要改善的問題,,而一旦沒有審批制約,,像大慶聯(lián)誼,、蘇州恒久這樣的造假上市案將層出不窮,,如此資本市場的大混亂將不期而至。同樣有理,!這就不好辦了,,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怎么可能有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呢,? 關于IPO的爭論可不是今天才有的,,幾乎每個參與并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的人從“入市”的第一天起就不斷聽到這樣的爭論,。焦點從審批制度到放行速度,從定價機制到報價機制,,從市場監(jiān)督到法律完善,,幾乎無所不包。但爭論至今,,別說結論,,甚至連個頭緒也沒有,所以才會出現(xiàn)證監(jiān)會主席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也能激起千層浪的現(xiàn)象,。 我曾見過一個造詣極深的老中醫(yī)為人把脈看病的過程,,印象極深。起初,,患者的病狀只是心火上升,、心浮氣躁,但老中醫(yī)的把脈推理卻與眾不同,,他認為心火浮躁是由肝所引起(肝主木嘛),,而肝火則由腎引起(腎主水)。于是老中醫(yī)便從調(diào)理腎虛入手,,醫(yī)治病灶,。后來患者果然大有好轉(zhuǎn)。如今,,當我看到市場人士以一種火氣過旺的狀態(tài)爭論IPO問題時,,總不由得回想起那位老中醫(yī)治病的過程,或許我們也只看到了浮于表面的“象”,,而并未探及病的“原”,,才造成了到頭來連個頭緒都沒有的局面吧。 說起這IPO的“象”,,大家最反感的事情有兩個:一是發(fā)行人不顧市場實情急不可待的“貪欲”,;二是上市公司發(fā)行價格過高,多次引爆破發(fā),,造成投資者深幅虧損,,不僅動搖市場信心,更阻礙市場未來的健康發(fā)展,。 而要想弄清楚這兩個“象”的“原”,,不妨也順著脈搏的邏輯來展開推理。但在把脈之前,,先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種種有關IPO的不正�,,F(xiàn)象為什么在發(fā)達市場上很少發(fā)生?僅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投資者(主要指個體投資者)很少抱怨IPO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fā)行人本身對于上市就非常謹慎,因為上市公司必須面對兩個可能產(chǎn)生負面作用的“消極力量”:一是市場定價力量,;二是產(chǎn)權轉(zhuǎn)移力量,。一家公司要想上市,首先就要面臨IPO定價,,定好了對公司是激勵,,而定不好就可以使公司一夜之間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打個比方,,一家值100萬的公司一上市就得到1000萬的定價,,那當然是好事;可如果一上來就定了個50萬,,豈不是一下子就折了一半嗎,?因此,這個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發(fā)行人不可不考慮,。除了IPO定價,公司只要上了市,,就得每天“提心吊膽”地盯著“瞬息萬變”的市值,,一旦市值小于公司再造成本,就有可能面臨“突然死亡式”的產(chǎn)權轉(zhuǎn)移——被惡意搶購,。如果任何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得把這兩件事想清楚,,怎么還會像白占便宜一樣搶著上市呢? 而在滬深股市,,情況則大不同,,公司上市前既不考慮IPO定價,也不考慮市值縮水,,更不考慮產(chǎn)權轉(zhuǎn)移,,它只考慮能募集多少資金。表面上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IPO定價出了問題,,其實不然,,就像心火不是肝火一樣,,什么因素造成了肝火呢?IPO定價之所以缺乏理性,,原因并不在定價本身,,而是因為公司上市后的產(chǎn)權轉(zhuǎn)移風險幾乎不存在,也就是說不管公司此后的經(jīng)營有多糟糕,,只要上了市就不會被攆出來,,也不會被搶奪,,實在不行還可以持股并購整合嘛。上市公司不會被搶購于是就形成了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既然擊鼓傳花,,就使定價變成了尋找“更傻的傻瓜”(凱恩斯語)的成本,誰還在乎風險,、價值這些理性投資必須考慮的因素呢,?只要能找到下家出手就萬事大吉,于是我們就看到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發(fā)行定價,。至于破發(fā),,對不起,那只是更傻的傻瓜的損失,。如此一來,,股市投資就容易由投資演變成賭博,再由賭博演變成欺騙,。 因此,,上述種種IPO的問題最終都指向了兩項重要的市場制度:產(chǎn)權轉(zhuǎn)移制度和退市制度。而這恰恰是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最欠缺的,。沒有產(chǎn)權轉(zhuǎn)移制度,,上市公司不用擔心所有權被惡意收購,也不用擔心資源支配權被剝奪,,于是就出現(xiàn)了“市值再低也能活著”的不正�,,F(xiàn)象;沒有退市制度,,非理性投資就有了滋生的溫床,,反正肉爛在鍋里,就看誰倒霉了,。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IPO出現(xiàn)種種弊端,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上述把脈分析可知,,“審不審”只是問題的表象,爭論的雙方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zhì),。造成當前IPO系列問題的根源,,在于市場制度建設的缺失。只有當公司所有者必須承擔相應風險的時候,,爭先恐后搶著上市的不正�,,F(xiàn)象才會有所抑制,投資者的利益和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才能得到保證,。這是實實在在的邏輯,。把對了脈,,找對了“原”,怎么開藥方還不清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