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下任日本首相的民主黨黨代表選舉已進入沖刺階段。民主黨預定8月27日宣布選舉黨代表,,29日民主黨參眾兩院議員投票,,30日國會指名選舉產生接替菅直人的新首相。
菅直人首相在任一年兩個月,,日本國內普遍認為,,其政績乏善可陳。中曾根康弘指出,,菅直人內閣是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政權,,菅直人以市民主義為中心的政權思想沒有繼承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同時缺乏目標和理想,,也沒有遠見和指導能力,,特別是很多主張一味迎合國民,,只為延長政權壽命。他還認為,,民主黨政權經驗不足,,菅直人內閣缺少輔佐首相的政治家、評論家,、精英學者,。
在經濟上措施不力,更是菅直人下臺的直接原因,。盡管他說做了應做之事,,但日本國民普遍認為,菅直人在處理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和災后重建上頻頻失誤,,甚至拖了日本經濟復蘇的后腿,。
誰來接菅直人的班?參與競選的七個人全部露面,,分別是前環(huán)境大臣小澤銳仁,、經濟產業(yè)大臣海江田萬里、農林水產大臣鹿野道彥,、前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樽床伸二,、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前國土交通大臣馬淵澄夫,,前外交大臣前原誠司,。民意調查顯示,目前最有人望的是前原誠司,。
從上述候選人的只言片語看,,經濟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復興增稅”。日本災后重建大約需要20萬億日元左右的巨額資金,,這些資金從哪里來,?候選人當中,只有野田佳彥一個人明言必須采取稅制措施,。海江田萬里建議發(fā)行建設國債,。前原誠司認為近一至兩年增稅應該慎重,馬淵澄夫與前原觀點相近,,認為將來不可否認要增稅,,但現在反對。小澤銳仁則表示,,增稅對經濟復蘇影響過大,;鹿野道彥顧左右而言他,態(tài)度曖昧,�,?傊�,,增稅慎重派占絕大多數,除野田佳彥外,,其他人都怕貼上“增稅派”的標簽,。
二是在“去核電”方面態(tài)度分歧。野田佳彥,、前原誠司,、馬淵澄夫均主張,在確保安全情況下,,重新啟用定期安檢后的核電機組,;小澤銳仁認為階段性地廢除核電,用可再生能源取代,;海江田萬里認為目前核電不可或缺,,將來要降低對核電的依賴,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鹿野道彥稱今后要抓節(jié)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樽床伸二認為去核電是中長期的課題。
在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國民主張“去核電”者增多,,但資源匱乏的日本的現實是離不開核電。菅直人曾說要“去核電”,,結果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后不得不說是“自己的意見”,擴大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發(fā)展方向,,但可再生能源易受氣候左右,,目前發(fā)電量有限,很難保障供給,。民主黨代表候選人的主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民對核電的態(tài)度不一。
三是在經濟增長戰(zhàn)略方面各執(zhí)一辭,,前原誠司主張實現經濟增長,,用經濟增長的果實用于災后重建;小澤銳仁主張設定物價穩(wěn)定目標,,擺脫通縮,;海江田萬里主張加強經濟貿易合作,;鹿野道顏主張把農林水產業(yè)定位為增長產業(yè),;野田佳彥主張在環(huán)境、健康,、醫(yī)療領域興起新產業(yè),;馬淵澄夫主張通過貨幣寬松政策阻止日元升值等,。有批評家指出,這些主張都沒新意,,常見于日本報端,,且過于簡單,近似于一種口號,,缺少具體的措施,,說明所有的民主黨代表候選人都提不出真正切實可行的經濟增長戰(zhàn)略。
坦白地講,,日本民主黨選舉黨代表,,各派縱橫捭闔,通過政治交易達成妥協(xié)才是關鍵,。至于能否選出真正有能力者,,帶領日本走出經濟困境,反倒落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