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不懈搞好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這是繼7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來,,中央高層又一次聚焦保障房建設。 有媒體稱2011年為中國保障房“建設元年”,,此話并不為過,。從1998年我國啟動房地產(chǎn)市場改革以來,,從來沒有哪一年保障房建設受到如此程度的重視,,加快保障房建設已成共識。落實好千萬套保障房事關本輪樓市調控的成敗,。 2004年以來,中央先后啟動了多輪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其中,,除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了刺激住房消費的政策外,其他年份的政策主要是穩(wěn)定房價,、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政策工具包括土地、稅收,、金融,、行政等。這些調控舉措,,在防止房地產(chǎn)投資過熱,、促進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一些漲幅過快的城市房價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毋庸諱言,,這幾輪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都不夠徹底,,效果不能持續(xù),普通民眾的住房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城市調控后不久房價又出現(xiàn)反彈,,陷入一種被人們稱之為“越調越漲”的怪圈。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反常的現(xiàn)象,?原因有多方面,,比如一些地方對土地財政依賴嚴重、對中央調控執(zhí)行不力等,,但保障房建設投入少,、供給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保障房供給偏少,、有效覆蓋范圍偏窄,,將直接導致兩大后果:一是住房市場供給渠道單一,購買住房“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二是廣大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向商品房市場,,市場需求進一步放大。由于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只“壓”(調控)少“�,!保ūU戏浚�,,市場供給結構并未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供需矛盾并未出現(xiàn)實質性緩和,,樓市調控稍稍松綁或退出,,房價必然會出現(xiàn)反彈,普通百姓難以從中真正受益,。 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要想取得顯著效果,,徹底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關鍵還在于增加保障房供給,,改變樓市單一供給結構,,有效分流商品房市場剛性需求,并對商品房市場形成一定的壓力,。 本輪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中央一再強調要加快保障房建設,2011年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抓住了問題的“命脈”,。 首先,,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能改變商品房一統(tǒng)天下的市場格局。1000萬套保障房開工建設后,,保障房將基本占據(jù)住房市場 “半壁江山”,。2010年全國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住宅竣工面積6.12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0.43億平方米。1000萬套保障房,,按照每套60平方米計算,,大概是6億平方米。 其次,,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能惠及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及社會“夾心層”。2010年,,保障房在原有廉租房,、經(jīng)適房、限價房基礎上,,又增加了公租房,。公租房將成為保障房的生力軍,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社會上“夾心層”的住房問題,,拓展保障房覆蓋范圍,。 最后,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能為房地產(chǎn)調控不放松“保駕護航”,。每逢樓市調控,,市場上便會響起“調控可能誤傷經(jīng)濟”的論調,今年也不例外,。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這些論調或更加響亮。影響不能說沒有,,風險也可能存在,。但1000萬套保障房的開工建設,能有效化解這些問題,。 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是本輪調控的一個亮點,,也是中央切實保障民生的大手筆,彰顯的是信心和決心,。各地應充分認識1000萬套保障房在本輪樓市調控中的地位,,在保民生、保增長中的方位,,切實落實好1000萬套保障房開工建設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