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10年7月開始的新一輪物價上漲,,主要是2007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信貸投放過多造成的,,集中表現為貨幣太多,、流動性過分充裕,。前不久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全球石油價格,、糧食價格,、資源價格的上升對中國消費物價影響預計在30%至40%之間,。這說明,,我國新一輪通貨膨脹主要不是輸入性的。具體來看,,從2003年到2010年,,人民幣貸款余額從15.9萬億元增加到47.9萬億元,7年間增加了32萬億元,,2010年為2003年的3倍,。在這六七年時間里,M1(流通中現金加上活期存款的和)和M2(M1加上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信托存款等的和)年均增速均超過年GDP增速與CPI上漲率之和,差距達5個百分點,,從而造成流動性過分充裕,。其中,2009年和2010年M1和M2增速最高,。這是通貨膨脹抬頭的根源所在,。 2009年和2010年大量的貨幣投放,緣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需要,。在中央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的帶動下,,各地大步跟進,2009年和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達到22.46萬億元和27.81萬億元,,分別占當年GDP的65.9%和69.8%,。在大量的貸款和投資之下,我國經濟在世界率先回升向好,,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領域也強化了粗放擴張,,惡化了經濟結構,特別是形成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由于這一輪通貨膨脹是較長時期貨幣供應過多的結果,,也包括生產成本增加的因素,還受到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因而治理的難度較大,。那么,怎樣應對這一輪通貨膨脹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通貨膨脹問題。中央高度重視抑制通貨膨脹,,把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但是,并不是各級政府和各個方面都對治理通貨膨脹問題有足夠的重視,。不少地方對通貨膨脹的危害認識不足,,仍然熱衷于爭投資、上項目,,要求放松宏觀調控政策,。必須看到,通貨膨脹不利于理順資源產品價格,,不利于轉方式,、調結構。不僅如此,,通貨膨脹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馳的,,因為通貨膨脹會降低居民的實際收入。而且,,在通貨膨脹中低收入者受損最大,,因為低收入者恩格爾系數高,而在我國歷次通貨膨脹中首當其沖的是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大大加重了低收入者的負擔,。因此,通貨膨脹必然帶來收入差距的擴大,,同現階段縮小收入差距的迫切要求相背離,。所以,通貨膨脹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勢必妨礙經濟的健康發(fā)展甚至危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第二,改變負利率狀況,。如果利率低于物價上漲率,,實際利率就是負值。負利率不利于宏觀經濟正常運行,,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常識,。負利率的最大受害者同樣是中低收入者,而富人如房地產商則可以靠低利率貸款發(fā)大財,。那么,,為什么負利率的局面難以改變呢?一個重要原因是負利率使資金成本低,,有利于經濟的粗放擴張,,有利于短期GDP的快速增長,。通貨膨脹往往造成負利率,而負利率又帶來對資金的過旺需求,,不利于對通貨膨脹的治理,。因此,把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就要盡快使實際利率由負值轉為正值,。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我國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時,就曾經實行過銀行儲蓄存款保值,,并取得了成效,。這說明,,負利率是不利于治理通貨膨脹的,。 第三,保農業(yè),、保糧食,。在我國,治理通貨膨脹,、穩(wěn)定物價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舉措就是保農業(yè),、保糧食,。我國歷次物價大幅度上漲都是從食品價格上漲開始的,這一次也不例外,。2010年CPI上漲3.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2%;2011年1月—5月CPI上漲5.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達到了兩位數,。穩(wěn)定物價,首先要穩(wěn)定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價格,,保障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供應,,真正地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雖然我國農業(yè)連續(xù)多年豐收,,這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有利因素,,但我國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只能算比較充足,不能算十分充裕,,糧食供求是緊平衡,。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比較利益目前太低,農民種糧收入大大低于其外出務工收入,。很多發(fā)達國家都對本國農業(yè)實行高補貼政策,,我國財政支出用于“三農”的部分還應該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