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8日公布《中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未來五年,,民政部將在慈善全行業(yè)推行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制度,。 陳光標曾引用一句中國俗語“人在做,天在看”,,來詮釋自己“被誤會”,,這也契合當下“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倫理,。就目前來講,,我們還處在“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倫理階段,。由于慈善信息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真正能夠看得清楚的只有“老天爺”,。 也許的確有人通過慈善而獲得有利于自己的“政商關系”,,但我們似更應反思“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倫理中的體制困惑。在政企尚未完全分開的情況下,,在權力能夠干預市場資源配置的情況下,,“商人媚權”與“權力媚商”必然有生存土壤。慈善淪為“媚權”的途徑,,過不在慈善,,而在權力。 必須告別“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倫理,,必須超越“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時代,。早有人提出:重構國人的慈善倫理,。如何重構?首先要理順政商關系,,給民營企業(yè)一個更加良好,、更加公平公正的生存與發(fā)展環(huán)境,讓他們很坦然,、很純潔地做慈善,;其次,突破政府主導慈善的體制性束縛,,讓慈善走向廣闊的社會,,慈善的生命力在民間;第三,,完善慈善的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發(fā)展與時俱進的慈善文化等,。 正在向社會征求意見的《中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或能重構慈善倫理。其一,,慈善信息公開制度化,,可望實現(xiàn)“一人做,眾人看”的監(jiān)督效果,,甚至能夠實現(xiàn)“你在做,,影響我”的輻射效果。其二,,慈善募捐主體和行為的規(guī)范化,,可以激活民間慈善潛能,讓更多的人“人在做”。其三,,恪守平等自愿原則“綱要化”,,可以消減“政商關系”,讓權力漸漸遠離慈善事業(yè),,讓社會組織“占領”慈善陣地,。 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見,“原汁原味”公布,,再到“免征額3500元”,,彰顯尊重民意的誠意�,!吨袊壬剖聵I(yè)發(fā)展指導綱要》征求意見,,需要民意民智的“再給力”——只有“人在做”,只有“我們都在做”,,制度的完善才能實現(xiàn),,慈善事業(yè)才能健康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