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材表示,,菜價在進入流通市場后的“最后一公里”坐地上漲,漲幅高者超過50%,。因此,,治理和打通蔬菜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公里”已經成為平抑菜價的關鍵,。(據3月8日《新京報》) 菜價在最后一公里價格猛漲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但是這不是一個空間位移上的問題。菜從農民生產出來,,要有人收購,,再有人運輸,到批發(fā),,最后到零售,,再被居民購買,不管從田地到零售店鋪有多遠,,一般總是需要經過中間的這四個過程,。價格的上漲,實際上就是這中間四個過程抬起來的,,解決問題的希望也在這里,。 關于解決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有人建議農超對接,,有的寄希望于讓農民進城賣菜,,有的建議農產品的增值稅跨區(qū)抵扣,有的建議增設網點,,有的建議建立信息平臺,,有的建議打擊投機等等。這些建議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就拿增設網點來說,目前不是買菜不方便,,而是菜很多,,只是貴。再說讓農民直接進城賣菜,,卻誰也沒有辦法解決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問題,。其實,,即使是再改革,再想辦法,,未來的蔬菜流通形態(tài),,仍然是上述四個環(huán)節(jié)占主流。所以,,解決問題,,必須跳出上述的思路。 蔬菜的流通領域,,進入的門檻很低,,競爭已經充分化,沒有壟斷因素的存在,,所以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經銷商們不可能獲得超額的利潤,。時鮮的、大路貨的蔬菜,,價格上漲主要也不可能是炒作因素導致,。簡單來看,蔬菜從菜農那里便宜地收購,,再昂貴地賣給居民,,應該是中間過程費用太高造成的。 造成蔬菜價格大漲的原因,,物流成本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節(jié)節(jié)攀升的油價。其他諸如批發(fā)成本,、人員工資,、蔬菜損耗成本等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成本,,其實在于零售環(huán)節(jié)的商業(yè)成本太高,。就拿目前最普及的菜市場來說,其被收取的攤位費等各種費用,,往往居高不下,。筆者小區(qū)周邊就建了一個很大的室內菜市場,但是攤位年年減少,,三年下來,,上百個菜攤位縮減至十幾個,且菜販們怨聲載道,,原因是加在他們頭上的攤位租金等年年暴漲,,菜販只能不斷調高菜價來應對。與此同時,他們的經營每況愈下,,幾乎難以維持,,因為高菜價導致周圍的居民很少再買他們的菜,經常步行幾公里去城鄉(xiāng)接合部去買便宜些的菜,。 所以,,中間四個環(huán)節(jié),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費用畸高才是菜價最后一公里暴漲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對癥下藥,。那么,各地方能不能按照公益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多建設一些攤位,,像提供廉租房那樣,以極低的價格租給菜農和菜販,,或者免費提供給他們,,或者是直接給予賣菜的人減免各種稅收和費用,以變相提高他們的收入,,使得他們有條件控制菜價,。 為了讓居民買到方便廉價的蔬菜,不妨也開放臨時性的蔬菜攤位,。即使是大城市,往往在特定時間,,也會看到一些在某些角落里賣菜的流動菜販,,他們的菜往往比超市和固定攤位的菜便宜,因為他們不交費用,,但是他們害怕城管,。那么,能不能對于賣菜的流動攤位,,政策上允許他們自由經營,,或者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的地點,允許他們這么做,?如果把菜籃子問題看做是公益性的事業(yè),,允許流動菜販的存在,以及低價或者免費提供集中的攤位給予菜販,,則是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在蔬菜流通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只有以降低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費用,,以“公益”的思路,才能讓“最后一公里”現(xiàn)象不再困擾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