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財政支出規(guī)模將達1002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9%,,這是我國年度財政支出首次超過10萬億元規(guī)模。在“支出壓力很大”的形勢下,,保民生,、減差距、壓經費成為今年財政支出的重要落點,。根據2011年財政預算報告,,民生支出合計將占中央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 民生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濃墨重彩的華章,,是代表委員的“永恒話題”。翻檢歷史,,也許從沒有哪個年代像今天這么強調民生,。民生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它是“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人民的生命”,它“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在此語境中,今年民生支出將占中央財政2/3,,無疑振奮人心,,具有積極的正面導向作用。 去年,,全國財政收入邁上“8萬億元”臺階(83080.32億元),,今年,財政支出將進入“10萬億元”時代,�,;诖耍瑖矣凶銐驅嵙⒐ㄔ诿裆�,,而隨著財政收入的不斷攀升,,國家的民生投入將是天文數字。我們看到,,民生投入基本集中在教育,、醫(yī)療、社保、就業(yè),、三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梢灶A期的是,,一旦這些真金白銀落到了實處,并發(fā)揮了效用,,老百姓所期盼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失有所助……”將不再是飄渺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深有所感的美好現實。 全國人大代表艾洪德說,,“只有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享受到經濟發(fā)展成果,百姓才會有越來越強的幸福感,,經濟社會發(fā)展才會有最堅實的群眾基礎,。”斯言誠哉,!在欣慰于民生支出將占中央財政三分之二的同時,,我們還應該關注三點現象: 其一,確保投入到位,,并且錢花在刀刃上,。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陳先森所稱,,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要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財政支出要向困難群體傾斜,、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誠然,,投入得越多,越預示著資金使用時越繁冗,。換言之,,天文數字般的資金投入,還伴隨著風險,一旦不嚴格監(jiān)管,,在具體使用時就會生發(fā)腐敗,。對財政預算和支出實行嚴格且公開的審查、監(jiān)管,、審計,,是確保實現“民生財政”的關鍵。 其二,,避免“民生是個筐,,啥都往里裝”。其實,,中央的資金投向十分明確,,即教育、醫(yī)療,、社保,、就業(yè)等方面,但就怕許多工程不是民生,,卻被打著民生的旗號大肆興建,,即“被民生”。在去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就直言:“現在民生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如很多縣都在建設規(guī)模宏大的劇院,、體育場,,這肯定也計入民生投入,但不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享有,。對于‘民生財政’的評價,,必須由老百姓作出,不能讓老百姓‘被民生’,�,!� 其三,防止民生政策“上頭熱,、基層冷”,。應該說,中央對民生投入可謂不惜血本,,但平心而論,,要完成一系列民生目標,僅靠中央投入遠遠不夠,,按照慣例還需要基層的資金配套,,以及具體落實,。但是,有的基層寧愿把錢花在看得見的形象工程上,,也不愿把錢投向看不見的民生工程上,,蓋大樓不差錢,投入到民生上就大喊沒錢,。此外,,還需要節(jié)省開支,開源節(jié)流才能有更多的錢用到民生上,。 公共財政本來就應該是民生財政,,財政支出向民生不斷傾斜,說明我國公共財政正在回歸其本質,。明確規(guī)定民生支出占中央財政三分之二,,讓這種回歸有了更具體和明確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