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春假期剛剛結束,,央行又一次完成了超出市場預料的加息舉動。本次央行加息,,更為深刻的意義則是劍指正在迸發(fā)和失控的投資躁動,。
春節(jié)之前,地方政府的“兩會”先后高調地召開,,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增長目標和思路逐漸暴露了地方的真實“雄心”,。如果未來五年,果真按照地方政府的GDP動輒翻番的目標行進,,那么就只能是粗放的GDP堆積繼續(xù)大行其道,、土地財政更為有恃無恐,、房地產超級泡沫形成。而要想從根子上轉型成功,,就必須下大氣力在經濟增長的效率和質量上花足功夫,,而這并非既有的增長模式所能完成的,更不可能在GDP毫無減速,、物價和資產價格雙雙通脹的情況下所能完成的,。
當此之際,央行選擇在過年氣氛并未散去的時刻,,又一次加息似乎是想向市場表明,,過去持續(xù)兩年多的信貸大躍進已經不可能重現,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大規(guī)模的投資計劃,,但是央行則在控制投資過熱的道路上,,將會越來越堅定。
的確,,在如今CPI已經破5,,房價調控進入僵局之際,如果投資增速悄然失控,,這三者互相疊加,,互相強化,那中國經濟將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
屆時,,一旦惡性通脹、超級泡沫和投資狂熱成為經濟主題詞,,貨幣政策只會愈加被動,。嚴格地說,央行新春的這次加息,,是防止上述三大問題出現的未雨綢繆之舉,。
誠然,在中國貨幣傳導機制不暢,、利率市場化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加息會帶來一系列后遺癥。比如,,將使中小企業(yè)生存更為艱難,。而對于銀行動輒會為地方政府和國企安排數十億數百億的信貸資金,加息則未必能真正提升這些企業(yè)的借貸成本,,從而控制住投資增速的飆升,。但是不加息的話,超級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之下,國企央企獲得銀行貸款則只會更為瘋狂,。加息不一定能控制得住投資過熱,,但是如果不持續(xù)加息,那么投資過熱只會更為離譜,。而且與之相隨的則一定是通脹和資產價格雙雙失控,。
貨幣政策之所以往往不能起到預期目標,其原因并不在政策本身,,而與目前的不徹底的市場經濟體制密切相關,。國企和地方政府掌握著太多的資源,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他們融資帶有過于強烈的行政色彩,,這是國進民退愈演愈烈,、中小企業(yè)毫無生存空間、制造業(yè)夾縫中生存的關鍵原因,。而要打破行政壟斷,、實現政企分離,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不可能是短期之功,,但至少我們需要在體制完善之前,,先解決好眼前的通脹、泡沫和投資過熱等短期的問題,。而這,央行一步一步地加息,,實為漸進性解決問題的次優(yōu)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