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經歷了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沖擊考驗、在新世紀初牢固確立1990年代以來的貿易順差國地位時,,這個話題便逐漸成為西方政界和輿論界熱衷于操弄的話題,。由于西方至今還掌握著國際社會的大部分經濟和話語霸權,這個話題進一步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門話題,。
相應地,,“順差國責任論”在某些西方政界、學術界和輿論界人士那里流行一時,;其對中國等貿易順差國責任之強調,,以至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先生等人在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高峰之時,甚至將美國次貸危機也歸咎于中國的順差,,理由是中國大量的順差最終轉化為對美國的資本輸入,,壓低了美國的市場利率,從而刺激了美國人購買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屋,,云云,。
一個國家尤其不可能做到與所有貿易伙伴的貿易都實現平衡。也正是因為有了貿易失衡,,才有了相應的資本流動,,有了發(fā)達的國際金融市場,正是這個市場令西方受益最深,,至今也主要掌握在西方金融機構和監(jiān)管部門控制之下,。那么,西方人愿意真的實現絕對的貿易平衡,,從而消除這樣一個國際金融市場嗎,?平衡是相對的,、局部的,、暫時的,,失衡才是絕對的、全局的和永久的,;甲國對乙國可能今日逆差,,明日順差,而乙國對甲國之逆差可能又平衡于對丙國的順差……世界貿易的圖卷就是這樣絢麗而多彩,。
就中國而言,,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外匯收入和海外市場對其意義本來高于發(fā)達國家,。中國多年來必然比西方國家更為強調擴大出口創(chuàng)匯,,以求消除約束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外匯缺口,實現國際收支安全,。即使中國實現了連續(xù)一段時間的貿易順差,,只要中國貨幣尚未成為十足的國際貨幣,中國就始終不能對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掉以輕心,。在1990年代初連續(xù)數年貿易順差之后,,中國仍然遭受了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的猛烈沖擊,就說明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任何一個國家的順差都不是守財奴囤積在庫房中的金銀,,而是必然要以資本流動形式回流,,兼具發(fā)達國家和貿易逆差國雙重地位的國家從中受益最大。而且,,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也不可能永久居于高位而不發(fā)生改變,,因為持續(xù)的貿易順差必然推高該國國民收入、國際儲備和價格水平,,一方面增強其進口能力,,另一方面又削弱其出口的價格競爭力。
持續(xù)多年且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已經給中國維護經濟平衡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盡管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仍須小心翼翼維護自己的國際收支安全,,但自從貿易順差格局經受住了東亞金融危機沖擊考驗后,中國已經不必也沒有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了,,相反是在努力探討擴大進口之道,。在近期內,由于美,、日等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國際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中國這個世界數一數二的資源進口大國在這方面的支出也將持續(xù)處于高位,;在中長期內,,隨著中國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國內消費等項政策陸續(xù)制定實施,中國的進口需求將越發(fā)旺盛,,貿易伙伴在制成品成本競爭力方面對“中國制造”的劣勢也將日趨縮小,。既然如此,其它國家何必太過性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