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襄樊經(jīng)過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陽,。事實上,,在此前的一二十年,中國城市改名的沖動從未停止,。據(jù)了解,,目前醞釀改名的城市為數(shù)不少,例如河北石家莊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新鄭市想改為軒轅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與貴州水城縣都想改為夜郎市,另外有人建議湖南耒陽市改名蔡倫市,,西安市改名長安市等(1月28日《人民日報》),。 “改名的沖動”,說白了是出名的沖動,,也因此,,只要能提高所謂的知名度,名字雅俗甚至體面與否也已無所謂,,比如一個負(fù)面含義的“夜郎”,,引來多地爭搶,而河南一個號稱“老子故里”的縣,,擬改為“老子縣”,,也不管此“老子”會否引起彼“老子”的歧義。這樣的知名度,,恐怕只會令人哂笑,。 當(dāng)然,無論如何,,名氣于今意味著財富,。據(jù)稱湖南大庸以前鮮為人知,,1994年更名張家界市后,建機場,、通火車,,知名度飆升,2009年躍入全國一線旅游城市行列,。這似乎是改名最為成功的先例,。但其實也未必全是因為改名。如果沒有相應(yīng)的發(fā)展舉措,,依然交通閉塞,,名氣再大,也引不來人,。 然而,,這樣的“成功”往往掩蓋了代價的慘重。改名必然意味著另一個地名的失去,,而相應(yīng)的地域以及其對應(yīng)的地名,,因為是歷史延續(xù)代代傳承的產(chǎn)物,既成為當(dāng)?shù)匕傩盏墓释琳J(rèn)知,、情感歸屬,,其屬性的惟一性,也成為不可復(fù)制的珍貴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無疑是價值無法估量的無形資產(chǎn),,比如襄樊改名后,不少年輕人失去了歸屬感,,感嘆:“我出生在襄樊,,我的襄樊從此就不存在了!”顯然,,“襄陽”的“得”,,以更大的“襄樊”的“失”為代價。 而且,,其驚人的有形損失,,也不可避免。比如,,身份證,、公章、牌匾等的改制,,需耗費大量財力,、人力,據(jù)稱襄樊因此付出的行政成本將至少達(dá)1億元,。至于更名后造成的混亂以及各種麻煩,,必將在很長時期都難以化解,,無論于當(dāng)?shù)兀是外地,,都將為之付出不菲的代價,。 其實,名字只是一個符號,,其中的內(nèi)涵要靠一代代的人不斷去創(chuàng)造去充實�,!坝跒楣僖蝗卧旄R环健钡牡胤焦�,,當(dāng)一個地名不能“叫響”,正是反思自己工作的時候,,需要的是更加務(wù)實的施政,。改名之類大多也只是花拳繡腿,或許,,一時也確實能激起點喧嘩,,但也很可能成為勞民傷財?shù)南拐垓v。 現(xiàn)在改名成了擋不住的誘惑,,從中折射出的,,其實是一種政績饑渴。在急功近利的政績觀驅(qū)使之下,,心態(tài)浮躁,,把傍上名人和重拾故典,當(dāng)作提高知名度的捷徑,。而另一方面,,改名的“得”“失”大都是一筆糊涂賬,于是官員更樂此不疲,。顯然,,改名的沖動從未停止,說到底,,是缺乏“得”“失”的追究和問責(zé)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