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8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環(huán)比上漲0.6%,創(chuàng)22個月以來的新高……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稱,,CPI上行不能完全等同于通貨膨脹。水,、電,、燃氣等價格改革是導致CPI增長的主因。物價上漲不能全怪寬松的貨幣政策,,應正確選擇貨幣政策,,不可貿然改變。 基本物價恢復性上漲,,農產品系結構性上漲,,CPI創(chuàng)下22個月以來新高仍非通脹,類似詞兒看起來既陌生又熟稔,。陌生者,,源于“結構性”與“上漲”之間生硬而冰冷的搭配關系;熟悉者,,是百姓對諸如“價格與國際接軌”,、“漲肉價是為了給農民漲工資”、“漲油價對百姓影響小”,、“物價上漲對通貨膨脹影響小”等光鮮托詞已司空見慣,。 為各類物價上漲找詮釋新詞兒頗富創(chuàng)意,可缺乏民生情懷,。當前不爭的現實是,,多數百姓民生成本太高。20年前,,10元錢可以到市場買一只全羊,,還有找補,而今捏10元錢只能買回200克羊肉,;五個月前,,20元可以到菜市場提回近四斤豬肉,現在卻只能購回一半……若工資跟著物價一道漲倒也作罷,,偏偏是大多數中小企業(yè)職工,,工資袋已經數年未有變鼓跡象。 原本糧油肉蛋菜適當漲價本應是好事,,既可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還可提高農民種糧喂豬植菜的積極性,。但現在的情況是,,糧油漲價傳出的“喜報”,實際大多落到大小糧販手里,。這種利益的“旁落”,,更多源于公共監(jiān)守的缺乏,,此時的農民,或許不僅會在與糧販的利益博弈中敗北,,還會因“種糧喂豬成本”的增加而肩負雙倍重壓,。 實際上,在我們肉眼能視的范圍內,,很容易找到鮮活的民生收入與支付倒掛的實證,。上學貴,賣了黃牛賣米柜,,一個農民需揮汗35年才能供一個大學生“啃”完書本,。最近北京的幼兒園入園贊助費竟達六萬元之巨;看病難,,去年新醫(yī)改投入財政金3500億,,但百姓看病仍難、仍貴,,拿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的話來說,,有四成公民對此不滿…… 事實上,不僅農民增收路徑艱難,,對城市的中低收入人群而言,,面對“中國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墊后”的現實,每一次涉及民生的價漲,,都會使他們揪心刮腸,、雪上加霜。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正殫精竭慮地努力,,加強物價平抑,但背離民意的聲音卻也屢屢傳出,。于此,,筆者喟嘆:漲價或有原因,但拜托,,別隨意就說“漲價”對百姓影響小,,也別輕言物價上漲不代表通脹風險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