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國際經濟話語權開始受到國人重視。 2010年上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在歐元區(qū)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問題上頻頻發(fā)聲,直接影響到這些國家的融資成本以及金融和經濟安全,,甚至達到了“一言可以滅國”的程度,。經濟話語權的重要性,完全展現無遺,。 具體來說,,謀取經濟話語權的手段有很多,經濟研究報告就是其中重要一種,。 從全球范圍看,,經濟研究報告主要為官方和非官方兩類。官方報告由各國政府部門,、中央銀行等發(fā)布,,同時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等所采用,其權威性不可替代,。 而非官方報告則可以由智庫,、研究機構、學術機構以及各種金融機構,、咨詢公司發(fā)布,,其特點是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往往帶有一定的傾向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非官方報告,,憑借其逐步積累起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影響力有時候甚至超過官方報告,。 目前,,中國經濟是全球熱門話題。但中國自己的非官方經濟研究報告,,數量則相對偏少,,而且真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則更少。 這種中國經濟研究報告上的“西強我弱”態(tài)勢的后果之一,,就是中國經濟問題話語權的旁落,,各種與中國經濟有關的不實言論則有“泛濫”之勢。我們熟知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中國獨秀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等,,部分就是由一些經濟研究報告最先開始散播的,。 正因如此,有時候,,看起來是研究報告觀點的差異,,背后很可能是立場的差異、利益的差異,。而且,,西方話語權的表達,一個慣有的模式就是:“非官方報告先行—媒體配合—政府壓陣”,。很多西方非官方報告的后面,,實際上都有官方的影子。 在這種情況下,,由中國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合作發(fā)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2010年秋季報告》,,就顯得有其積極意義,。 今年的最新報告于9月13日在新加坡發(fā)布。與西方一些研究報告動輒鼓吹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同,,報告認為,,通過逐步提高工資水平,配合中國擬議中的國民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才是解決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問題的更好途徑,。 中國經濟越發(fā)展,越融入世界經濟,,中國就越需要自己的話語權,,這里既有關于中國經濟本身的話語權,也有關于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話語權,,而非官方經濟研究報告,,無疑是爭奪這種話語權的重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