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買股,,十二月買房”會成為今年的流行語,,但我不會忘記本人在2007年對股市“問鼎八千點”的誤判,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判斷股市頂部和底部的分析方法,,因為有價值的方法和指標要比預測更加重要,。2008年10月首次提出“情緒性底部”的概念,這一次講“情緒性底部”再度形成,,還是用了幾個量化指標,,其中分紅率,市盈率和市凈率都屬于基本面的指標,,而新股的“破發(fā)率”和交易量的“絕望系數(shù)”則屬于情緒面的指標,。此外,從樓市地震看股市遭殃是從政策面分析股市情緒面的悲觀狀態(tài),由此推論“十二月買房”的判斷,,主要依據(jù)之一是股市反彈的樂觀情緒將在3-6個月后傳導到樓市,,這個情緒面的判斷還有待未來的市場走勢來驗證。
“股市在絕望中落地,,在歡樂中升騰,,在瘋狂中結束”,這是索羅斯先生的不朽名句之一,。把大師的思想演繹為量化的指標可能是我的“狗尾續(xù)貂”,,但對于心態(tài)健康的投資人來說,至少是有益無害的參考,。以滬指6124點區(qū)間的交易量均值為“瘋狂系數(shù)”,,以滬指1664點區(qū)間的交易量均值為“絕望系數(shù)”,二者的比值為1:0.20,。以此為參數(shù),,2009年7-8月滬指3478點區(qū)間的交易量均值為瘋狂,今年5-6月的交易量均值為絕望,,二者相比的比值為1:0.24,,因此可判斷股市大幅下跌的空間有限,得出結論:六月就是底部,!
股市的絕望與瘋狂指標具有雙重參考意義:第一,,參考其他基本面分析數(shù)據(jù)預測超跌企穩(wěn);第二,,參考其他基本面分析數(shù)據(jù)防范股市的過度瘋狂,。具體說來,如果滬深兩市的合計成交量連續(xù)數(shù)日為底部區(qū)間交易量的4-5倍之時,,股市的“情緒性頂部”可能形成,。從長期趨勢看,具體的量化數(shù)據(jù)如交易額的數(shù)量將逐步提高,,但瘋狂與絕望之間的交易量比例則大致不變,,因此可作為輔助性的股市預測工具。股市分析有三大流派,,基本面研究的優(yōu)點在于選股,,技術面研究的優(yōu)點在于選價,行為面的研究則重于看“勢”,,三者缺一不可,,分別對應于股市的“三駕馬車”:業(yè)績增長、資金流量和情緒狀態(tài),。
但是在中國,,我們還必須關注政策面的動態(tài),,因為:政策如風,貨幣如水,,風動水動,,水漲船高,這是中國經(jīng)濟的政策“風水學”,。如何把握股市波動背后的政策面效應呢,?坦率地說,這更是一道“測不準定理”的模糊數(shù)學難題,。然而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會通過“沉默的多數(shù)”顯示其不可抗拒的力量,。據(jù)我觀察,,政策作為“閑不住的手”如果順應了市場,政策就會立刻生效,;政策作為“閑不住的手”如果與市場趨勢相悖,,政策就會在三個月內效應遞減,甚至完全失效,。根據(jù)這個傳導機制,,我們就可以用基本面的分析把握股市的價值中樞,再導入政策面與情緒面之間,,股市和樓市之間的互動性,,就可以分析政策面的決策通過情緒面對股市樓市產(chǎn)生的沖擊波,界定股市樓市的超跌和瘋漲,,進而尋找股市的“情緒性”底部或頂部,。
比如本次樓市的“政策地震”,股市顯然是在蒙受“池魚之殃”,,在悲觀情緒的引導下跌破了股市基本面支撐的價值中樞,。由此判斷,既然是政策面的突發(fā)事件引發(fā)了股市的“破位”下跌,,恐慌性下跌的趨勢將可在三個月內自我修復,,因此可以判斷,6-7月間滬指從2319到2600點以上的回升既非反彈亦非
反轉,,應定義為股市的修復性回升,。如果是這樣,股市的修復性回升將會在此前基本面分析所確認的價值中樞附近止步,,年內突破年初點位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我認為,年內股市上漲的空間有限,,今年“臥虎”之勢不變,。
股市作為國民經(jīng)濟的晴雨表,,同時也是投資人群體的情緒面指標,政策面影響資金面,,進而影響情緒面,,這是中國股市的“政策市”特征之一,不可等閑視之,。政策性的短期影響永遠不會改變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趨勢和周期波動,,這是我們研判股市趨勢的理論前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