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發(fā)布的綜合先行指數(shù)報告稱,,OECD成員國先行指數(shù)環(huán)比僅增長0.1點,,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連續(xù)10個月增幅減弱,。從國別來看,,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周期均已達到或接近峰值,。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世界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全球經濟增速可能顯著回落,。
造成發(fā)達經濟體復蘇步伐放緩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先,,對美國而言,,金融市場的動蕩增強了金融機構的惜貸情緒,失業(yè)率依然高企影響了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的上升,,企業(yè)再庫存化的完成制約了固定資產投資的繼續(xù)增長,,歐元區(qū)經濟增速的回落影響到美國的出口增長;其次,,對歐元區(qū)而言,,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fā)已經嚴重削弱了南歐國家的增長動力,危機國推出的激進式財政緊縮計劃損害了中長期的增長前景,,金融機構面臨的潛在虧損也制約了它們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
除發(fā)達經濟體外,OECD的先行指數(shù)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未來的經濟增速也將有所下降,。一方面,歐美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的進口需求下降,,將導致實施出口導向戰(zhàn)略的中國與印度出口下降,,也將導致作為資源出口國的巴西與俄羅斯出口下降;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政府針對制造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措施、針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金融風險控制以及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也將造成中國經濟增長率在2010年下半年顯著回落,。
盡管世界經濟增速將在2010年下半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世界經濟出現(xiàn)“二次探底”或重返衰退的可能性很小,。根據(jù)IMF在2010年7月7日發(fā)布的最新預測,,2010年上半年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率為3%,下半年將下降至2%,,全年達到2.6%,。2011年全年進一步降至2.4%。而新興市場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在2010年與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6.8%與6.4%,。全球經濟在2010年與2011年的增長率分別為4.6%與4.3%,。相比于2009年的-0.6%,4%以上的全球經濟增速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二次探底,。
盡管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很小,,但全球經濟增長與金融穩(wěn)定面臨的風險卻在顯著上升。盡管歐盟與IMF推出了史無前例的7500億歐元救市方案,,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在擴展與蔓延,。繼希臘之后,,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意大利與英國誰還會爆發(fā)債務危機,?一旦債務危機繼續(xù)蔓延,,大量持有上述國家政府債券的歐洲與美國金融機構是否會重新卷入危機,導致危機由主權債務領域再次傳遞至私人金融部門,?過于激進的財政緊縮計劃是否僅僅意味著希臘等債務國將違約風險暫時推遲,,從而不得不在2012年前后重新面臨大量債務到期違約的窘境?這些不確定性一旦應對失當,,將演化成實實在在的風險,。而這些潛在風險的實現(xiàn)將繼續(xù)壓低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
簡言之,,盡管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速明顯回落,,我們不應對此過于悲觀,世界經濟仍在復蘇,,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但同時我們也不應對復蘇前景過于樂觀,主權債務風險,、資產負債表風險與過度緊縮風險依然存在并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如何在保持適當增速前提下實施結構調整,是全球經濟體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