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國家文物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經營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將針對古玩舊貨市場的違法違規(guī)經營問題進行為期一年的集中整頓。記者隨后調查發(fā)現(xiàn),,本市部分商店和個人違規(guī)銷售文物或把仿品當文物銷售,建議收藏者提高警惕,。
通知中指出,,各地很多古玩城、古董店,、藝術品市場和收藏市場等沒有文物經營許可,,知假賣假、違法買賣盜掘及走私文物等現(xiàn)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文物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昨日下午,記者在本市一家生活咨詢網站搜索“古董古玩”,,找到1700余條相關銷售信息,。比如南開區(qū)長虹街一名居民以5000元銷售“清代拐子頭龍紋太師椅”一對,,河東區(qū)一名網民以52萬元銷售清代康熙年間瓷器一對,。當記者詢問這些發(fā)帖人是否有文物經營資質時,他們都表示沒有,。
記者在古文化街一家門店看到,,銷售員向客戶推薦20萬元的清代瓷器和青銅器。當記者提出要看一下文物經營許可證時,,銷售員改口稱這些是仿照文物的手工藝品,,賣手工藝品不需要文物部門審批�,;B蟲魚市場一位商戶介紹,,古玩市場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個體經營,以前稱作“鬼市”,,均為街頭交易,、地攤交易,絕大部分沒有資質,。
南開區(qū)一名收藏者介紹,,不少收藏者有一夜暴富和撿漏的心理,認為正規(guī)文物商店里的價格已經充分市場化,,撈不到油水,,因而更愿意和個人交易。
本市資深收藏者黃先生提醒,,古玩行業(yè)假貨遍地,,沒有資質的經營者更善于作假,入門收藏者要提高警惕,選擇有資質的文物商店或文物拍賣企業(yè)進行交易,,否則極有可能被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