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卡遭克隆盜刷案件頻發(fā),,犯罪工具網(wǎng)上隨便買,、信息泄露嚴重稱重要原因,。一旦用戶銀行卡被克隆盜刷后,,用戶遭到的損失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銀行卡是否設置了密碼對銀行來說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
銀行卡克隆被盜刷案情大增 銀監(jiān)會發(fā)風險提示
近期以來,,銀行卡遭克隆盜刷案件頻發(fā),。據(jù)中國青年報14日報道,,2011年廣東省因銀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銀行投訴的數(shù)量是2010年的近9倍,。今年1到7月,全省法院新收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就高達13096件,,同比增長17.30%,。其中,因克隆卡而引起的糾紛上升最快。
據(jù)廣州日報15日報道,,據(jù)了解,,犯罪工具可在網(wǎng)上隨意購買已經(jīng)成為引起盜刷銀行卡詐騙警情大幅度提升的有重要原因之一。據(jù)調(diào)查,,竊取銀行卡資料的犯罪工具可在網(wǎng)上隨意購買,,如攝像頭、磁卡數(shù)據(jù)采集器,、空白卡,、寫卡器等工具。資料顯示,,一套復制,、制作銀行卡的設備僅需3000元左右,三分鐘就可復制好一張銀行卡,。只要磁卡從讀取槽內(nèi)劃過,,資料就被完整地保存下來,然后再利用配套的寫卡器將卡內(nèi)資料刷入空白卡便制成偽卡,,即可隨意盜刷,。
此外,信息外泄也成為銀行卡詐騙案頻發(fā)的第二大原因,。為此銀監(jiān)會還專門發(fā)布了關于保障金融消費者銀行卡資金安全的風險提示,。用戶應盡量避免在非正規(guī)的商鋪刷卡消費;刷卡消費時要確認是不是銀聯(lián)POS機,;輸入密碼時要用手或者物體進行遮擋,;盡量保護自己的信息不要外泄。維護自己的銀行卡安全,。
銀行卡被“克隆”損失誰擔,? 設置密碼與否銀行擔責不同
一旦用戶銀行卡被克隆盜刷后,用戶遭到的損失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廣州日報15日報道了一則案例,。銀行卡未離身,可卡中2萬元存款卻不翼而飛,,儲戶周某被告知銀行卡被克隆存款遭到盜取,。與銀行協(xié)商賠償未果后,周某一紙訴狀將銀行告上法庭,。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審理此案認為,,銀行提供的銀行卡不具有完整的防偽功能,提供的自動柜員機不具有識別偽造銀行卡的功能,,未盡到基本的安全保障義務,,需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由此造成了周某的損失,銀行需向周某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
雖然銀行對識別偽造卡有責任義務,,但在銀行卡被冒用、偽造盜刷等犯罪行為中,,銀行卡是否設置了密碼對銀行來說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
據(jù)中國青年報14日報道,廣東省高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未設密碼的銀行卡被偽造后交易的,,發(fā)卡行如辦卡過程中履行了不設定密碼后果和風險的提示義務,持卡人需承擔不超過卡內(nèi)資金損失50%的責任,。銀行未識別克隆卡,,應當承擔不少于50%責任,但如果持卡人對卡被偽造有過錯的,,銀行可以減輕責任,。
該負責人表示,對設置了密碼的銀行卡,,持卡人對密碼的泄露沒有過錯的,,對銀行卡賬戶內(nèi)資金損失一般不承擔責任;持卡人用卡不規(guī)范足以導致密碼泄露的,,一般應當50%的范圍內(nèi)承擔責任,。
用戶“被克隆”遭遇取證難 銀行用章程將責任“撇清”?
中新網(wǎng)金融頻道仔細查閱工農(nóng)中建四大銀行銀行卡章程比較發(fā)現(xiàn),,雖然表述略有差異,但四大行都規(guī)定,,持卡人有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其卡片信息,、密碼、交易憑證和身份證件等的責任和義務,,不得將卡片信息,、密碼等相關信息泄漏給他人,否則應自行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后果或損失,。言外之意,,如果用戶不能舉證自己對泄露銀行卡信息沒有責任的話,因被盜刷而蒙受的損失可能都要由自己承擔,。
此外,,除工行牡丹靈通卡規(guī)定申領銀行卡必須設定密碼外,其他幾大銀行借記卡貸記卡申領使用密碼還是簽名均由持卡人自行選擇決定,。而在四大銀行中,,幾乎所有銀行都規(guī)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發(fā)卡銀行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言外之意,,在使用密碼進行交易的情況下,無論用戶能不能有效證明不是自己本人在使用銀行卡消費,,銀行都視同是用戶本人的行為,。
四大行還規(guī)定,在不憑密碼進行的交易時,,記載有持卡人姓名的交易憑證為該項交易完成的有效憑證,。因卡片未按本規(guī)定簽名導致的交易責任及損失由持卡人承擔,銀行不承擔責任,。其隱含的含義可解讀為,,如果用戶沒有設置密碼憑借簽名消費時被盜刷,銀行完全可以把未及時識別偽簽名的責任推給商戶,�,?梢哉f,無論設置密碼與否,,銀行算盤都打得很精明,。
而對于用戶來說,面對銀行強勢的章程條款,,用戶在蒙受損失后最大的困難將是如何有效舉證的問題,。
據(jù)羊城晚報8月2日報道,近來,,“克隆卡”案件正呈增多之勢,,為此,廣州市增城新塘人民法庭法官提醒市民,,遭遇盜刷應第一時間取證,。得知被盜刷后第一時間的報警記錄;能夠證明取款發(fā)生時,,真卡(或存折)在其本人手中的證據(jù),。為此,可以迅速到最近的銀行柜臺或ATM
機進行一次存,、取款交易,,并保留憑證;迅速向發(fā)卡銀行提出止付要求,;向涉案銀行反映情況并要求對監(jiān)控錄像進行提取和保留,。建議市民開通銀行短信通知功能,及時發(fā)現(xiàn)“盜刷”行為,。
然而,,現(xiàn)在發(fā)生的很多“克隆卡”案件涉跨省市及境外取款占比超過70%,。當事人普遍存在“取證難”,尤其是境外被盜刷,,警方破案難度大,。
或許,在加大對銀行卡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的同時,,銀行,、持卡人、特約商戶,、收單機構等都對銀行卡的使用履行義務,,社會各界齊心協(xié)力才能有效遏制銀行卡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