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葡萄酒素有盛名,,大量出口到歐洲和北美,,就連口味最挑剔的法國人,每年也要購買相當數量的黎巴嫩葡萄酒。
黎巴嫩的葡萄酒主要產地是貝卡谷地,,那里不僅有大片的葡萄種植園,,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釀酒廠,。黎巴嫩的葡萄釀造廠多數是莊園式小型作坊,,但也不乏成規(guī)模的大廠。葡萄酒釀酒業(yè)是黎巴嫩近幾年發(fā)展較快的一個產業(yè),,已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望,。
由于伊斯蘭教禁止飲酒,所以多數人很難將葡萄酒與黎巴嫩聯系起來,,事實上,,黎巴嫩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葡萄酒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在蒸蒸日上,。
黎巴嫩歷史上曾被羅馬統治,,大約在公元二世紀,羅馬人把酒神巴克斯神殿建在了黎巴嫩的巴爾貝克,,即現在被譽為黎巴嫩國寶的世界遺產“巴爾貝克遺址”,。
1857年被認為是現代黎巴嫩葡萄酒業(yè)的元年,。那年,,貝卡谷地Ksara村的耶穌會會士開始培育從阿爾及利亞引進的新品種葡萄,,當時的阿爾及利亞是法國殖民地,也是繼法國之后的第二大葡萄酒生產國�,,F在,,Ksara酒莊已成為黎巴嫩現存歷史最久、生產量最大的酒莊,,到去年夏天已有150年歷史,。
第一戰(zhàn)后法國對黎巴嫩的統治,推動了當代黎巴嫩飲酒文化的發(fā)展,,那時的貝魯特是地中海高雅文化城市的代名詞,。從那時起黎巴嫩葡萄酒品質逐步改善并融入名流社會圈。引起當代西方關注,,是從黎巴嫩Musar酒莊首先在1979年英國Bristol
Wine Fair博覽會獲獎開始,,其后黎巴嫩各酒莊的葡萄酒不斷在世界各地葡萄酒展會上獲獎,在行家圈內積累起很高的聲譽,,如今被認做是“新世界葡萄酒新寵”,。
黎巴嫩政府的立法保護措施
黎巴嫩政府很重視本國葡萄酒行業(yè)的發(fā)展。2000年5月29日,,黎總統簽發(fā)了第216號葡萄酒法案,。法案對黎巴嫩葡萄酒制造品質和發(fā)展進行了規(guī)范。
為保護本國葡萄酒行業(yè)發(fā)展,,黎巴嫩政府對2升以下瓶裝葡萄酒(HS前6位編碼:220421)進口征收高達70%的從價計稅關稅,、每升200黎鎊的進口環(huán)節(jié)消費稅和10%的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而黎巴嫩關稅制定規(guī)則中,,征收70%的關稅是專門針對“與本國產品競爭的進口產品”的,。每年黎巴嫩從法國(81%)、意大利(10%),、西班牙(6%)共進口230萬美元左右的葡萄酒,,以補充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此外,,1997年黎巴嫩成立了葡萄酒制造商協會(UVL),,并于1998年加入了世界葡萄酒協會組織。協會的目標是鞏固黎巴嫩作為一個葡萄酒生產國的形象和宣傳其驕傲的歷史,,促進對歐洲和其他國際市場的出口,,并致力于黎巴嫩“葡萄酒旅游”的發(fā)展。
黎巴嫩葡萄酒的產業(yè)現狀
黎巴嫩葡萄酒每年的總產值約2600萬美元,,年出口1200萬美元,,產量為600萬-700萬瓶/年。其國內市場每年消費約400萬瓶,,產區(qū)主要在黎巴嫩東部的貝卡谷地地區(qū),。貝卡谷地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干燥、夜晚溫低,,使用黎巴嫩山脈雪山融化后形成的溪流灌溉,,因此每年葡萄的成熟季節(jié)較晚,要到9月才成熟,。成熟季節(jié)的葡萄園和酒莊風景無限美好,、令人難忘。
現在黎巴嫩葡萄總栽種面積在1.5萬公頃左右,,其中釀酒葡萄栽種面積約2000公頃,,其余栽種的是食用葡萄。貝卡谷地這一宜于種植葡萄的自然條件使黎巴嫩業(yè)界人士提出了未來將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1.5萬公頃(不到國土面積10%),、葡萄酒年產量達到5000萬瓶的遠期宏偉目標,。從產量和黎巴嫩有限的國內市場看,該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擴大出口,。貝卡谷地是黎巴嫩主要農業(yè)區(qū),,也是黎巴嫩《投資發(fā)展法》給予投資最多優(yōu)惠的地區(qū)。當地人均收入相對較低,,該宏偉目標若能實現,,必將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和社會更加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