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是一杯樟腳紅茶——
樟腳紅茶的茶湯顏色是晶亮的琥珀色,,純凈剔透;這種氣質(zhì)在紅茶家族中稱不上搶眼:阿薩姆紅茶色澤鮮亮滿是異國的美艷風(fēng)情,,嬌俏媚人,;大紅袍則是更為瑰麗的遲暮晚金,,深沉大氣。說來樟腳紅茶頗似一個于雨后大街散步時偶遇的陌生人,,貌不驚人,但五官端正,、慈眉善目,。你將和他擦肩而過,他卻對你頷首一笑,,而目光僅乘著濕潤的空氣稍稍飄過去,,就被一股子干爽氣中和了,反應(yīng)過來時那人已經(jīng)走遠,,背影仍是處變不驚的樣子,安穩(wěn)清澈,。
但離樟腳紅茶茶湯近些時,,那充盈鼻間的香味出人意料地裹著某種獨特的木質(zhì)甘甜,此時你逐漸開始發(fā)覺它的不同,。于是建立在顏色上的“第一印象”在接近的過程中稍稍得到了修正,,但干凈的本質(zhì)仍站立得穩(wěn)重實在:濃稠但不黏膩,裹著綿軟的銳氣,。輕輕吮一口才能更準(zhǔn)地找好定義:這種清甜感就像楓糖,,來自樹齡可達500年的落葉喬木糖槭樹,冬天時樹干中大量淀粉轉(zhuǎn)化成蔗糖,,天暖后蔗糖便融化變成香甜的樹液——而它們仿佛取來被揉進這茶湯里,,調(diào)出的芬芳像一段最醇美的時光。
樟腳紅茶緩緩滑進口中,世上所有繁復(fù)的形容詞都消失在一口的專注里——這茶太奇妙,,它并非沒有層次,,只是口感由上到下均一同一得驚人:口腔包裹著柔順的湯水,,溫和的熱度擴散在狹小的空間里,。盛夏時,人們總抱怨氣溫和體溫相同甚至偏高,,所以融化感總把人弄得汗流浹背,;但樟腳紅茶呈現(xiàn)出的這種相溶成一體的身臨其境感是舒服而真實的,可能我們需要一泡茶給予的閑適也就這么多,。
一個人,、一棵樹或是一瓶酒的氣質(zhì)自是從所生活處的“風(fēng)土人情”培育的結(jié)果;如果撇去一個地方的“風(fēng)土”暫且不談,,那里的“人”會對自然作物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
那么,樟腳到底在哪里,?
樟腳村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說起惠安,最為人熟知的地方當(dāng)屬崇武古城,。崇武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其建筑格局因獨特合理而被稱為“古代系統(tǒng)工程的案例”。古城城墻全部由花崗巖壘成,,城圍長2000余米,;古城設(shè)有4個城門,東,、西,、北3座城門相似,而南城門則外加設(shè)一堵照墻,,照墻前有一尊巍峨的關(guān)公雕像。城門上高懸的“崇武古城”4字為新華社老社長穆青題寫,,老人有力的筆法在燙金大字的映襯下顯得愈發(fā)蒼勁,,與崇武古城的肅穆感相得益彰。
提到惠安,,人們還會聯(lián)想到“惠安女”這一具有鮮明特色的族群,。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縣東部臨海的幾個小鎮(zhèn),,她們是地道的漢族,,七彩斑斕、外形奇特的服飾是為了適應(yīng)海邊、防風(fēng)防曬生活而準(zhǔn)備的,,惠安女服飾的獨特性使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和崇武古城比起來,樟腳古村小得如同一座微雕,,這個古村里盡是石頭堆砌而成的房屋,,歷史可以追溯到差不多300年以前。人從蜿蜒的山路盤旋向上行走一陣,,樟腳村就在眼前了,。
一石為石,三石即為“磊”,。在有關(guān)樟腳村的所有照片中,,人們幾乎都能看見明媚的陽光,所以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光明磊落”這個詞來,。
樟腳古村依山而建,,所以山坡上層層疊疊、首尾相連的石頭民居在樹木的包圍映襯下就像古時隱士修煉專門找的皈依之地,。隨意而就的小道穿插在民居與田園之間,,曲折著慢慢從村口探進村落深處。曾聽人說通向幽深的延伸感在神秘中莫名帶著恐怖,,但樟腳村古老的石頭只讓人安穩(wěn),,仿佛給自己做后盾的是尚未風(fēng)化的歷史。
樟腳村里有一株巨大的香樟樹,,樹齡已有700多歲,。“樟腳村”的名字便得于這樟樹,,人們爬到樹頂向下俯瞰時,,村子的全貌一覽無余,雖稱不上“睥睨天下”,,至少是在腳下了,。
樟腳村由石頭壘砌而成的房屋群并不講究布局,有“混亂有致”這個詞嗎,?沒有,,就可以為樟腳創(chuàng)造一個出來了。即使在同一座房子的人家里,,房間和房間之間的通路都由石階連接,;戶和戶之間的通路也與此相似。石屋沒什么窗戶,,有也都顯得太袖珍了,,但類似天井的東西卻每戶都有,。
村里的石巷都不寬,兩邊的墻壁是伸手可及的程度,,不算特別狹窄但足夠幽靜,。樟腳建筑以石為墻,以石為廊,,以石為徑,,以石為階,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所有建筑元素,,到這里前面的定語都加了一個“石”字,。長久以來房屋經(jīng)過雨水的沖刷,石頭上已經(jīng)留下了斑駁的印痕,,石頭的本色因此幾乎變得斑斕:低對比度的赭或青,,一經(jīng)太陽照耀閃爍著難以解讀的微光——樟腳村的景致非常適合用油畫凹凸不平的手法來表示,或者說樟腳村整體的質(zhì)感看上去本來就是一幅年代久遠的油畫,。
石屋前生長著不知名的花草,,它們在風(fēng)中搖曳,完全不識愁滋味的樣子,。也許平靜的好日子就應(yīng)該過得像這些小植物一樣,,時光在云卷云舒間就緩緩流走了。偶爾可見碧綠的藤條攀沿在石墻之上,,石頭的縫隙見有苔蘚深碧的痕跡,,滄桑中暗藏著古樸的生機。歲月的洗禮就是如此神奇,,我的腦中不合時宜地閃過“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元曲句子,氛圍雖然不相似,,但其中的歷史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安靜的鄉(xiāng)間風(fēng)景總是能激發(fā)出人們的詩意,但任是再好的文采也敵不過自然本身,,漫步在樟腳古村里,,只需看塊塊石頭徑自安然便好了。
樟腳村憑借自己地處幽深,,相對其它古跡還算得上安靜,,所以村里的獨特石建筑才得以相對完整地保留下來。生活在樟腳古村里的老人們并不介意偶爾被人打攪,,沉靜和喧擾就這樣默默結(jié)合在一起。但不可避免的是樟腳古村周圍新建的現(xiàn)代樓房正拔地而起,,這是時代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同惠安女一樣的是,,只要本質(zhì)尚存,樟腳古村依然是人們心中不會消逝的“石頭城”,。那些古村和古樹,,都是一卷一卷的古樸線裝書,在很多時候你甚至是不舍得翻開的,,哪怕只是看著它們擺在那兒,,都是難得的享受。
樟腳村里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民們,,基調(diào)就同村子一樣樸素,,像村中的石頭那樣樸實,所以他們做出的樟腳紅茶自然也會給你最直接的感受,,相應(yīng)的你也會對樟腳紅茶有最自然的判斷——沒有一丁點商務(wù)情緒和商業(yè)思維的加入,,所以也就沒有了一丁點兒的“品牌”雜音和“價錢多少”的怪味。所以陌生些也好,,所以相見時的感動才那樣深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