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各商業(yè)銀行面臨“期中考試”的當口,,投資者滿心期盼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的情況卻沒有出現。記者走訪銀行網點時發(fā)現,去年這個時候大行其道的超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已難覓蹤跡,。市場人士指出,,銀行理財產品的“攬存”功能正在弱化,其未來的收益率亦堪憂,。即將來臨的盛夏,,或將成為銀行理財產品所面臨的寒冬。
收益率一再下滑
“有沒有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當記者走訪各家商業(yè)銀行網點時,,得到的幾乎都是令人失望的答案。在這個結合了月末,、季末和年中的特殊時點,,雖然資金面緊張,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卻出人意料地下滑,,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均處于4.5%-4.9%之間,,只有部分投資于澳元的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才超過5%,。
這一現象也得到了統(tǒng)計數據的印證,。銀率網數據顯示,從2012年6月1日至6月21日,,銀行共發(fā)行了1321款理財產品,,與上月同期相比,發(fā)行量下降9.8%,,各期限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而普益財富的最新統(tǒng)計也顯示,剛過去的一周里,,商業(yè)銀行發(fā)行的104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中,,除了投資期限在1年以上的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超過5%,達到5.4%,,其余投資期限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均在5%之下。投資期限在1個月以下,、1個月至3個月,、3個月至6個月和6個月至1年的理財產品,其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3.56%,、4.12%,、4.43%和4.82%。
下半年頹勢難改
對于在6月末出現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升反降的“怪現象”,,交通銀行理財師李吉的解釋是:“這是6月初降息的影響開始出現的結果,。”李吉解釋,由于產品設計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銀行理財產品對于歷次加息和降息的反應,,都有一個“滯后效應”。
隨著6月初的降息來襲,,不僅顯示出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力度,、靈活性均趨于加大,客觀上也使得市場資金面進一步寬松,,并直接導致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再次走低,。
而某銀行零售銀行部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隨著監(jiān)管日趨嚴格,,銀行存款的統(tǒng)計目前已經向日均存款過渡,,“這樣就客觀上造成了那些原來的超短期理財產品發(fā)行量減少。因為那些在月末到期的產品,,客戶很可能將資金取走而轉存其他銀行,。”如此一來,,銀行也失去了在月末發(fā)行超短期的高收益產品的動力,。
至于下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的走勢,日前在金融界主辦的理財面對面活動上,,光大銀行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總經理助理杜學敦表示:整個大的市場環(huán)境是不樂觀的,。“尤其是這次降息也預示著實體經濟出現了某種問題,。從利率角度講我們認為未來降息的空間依然很大,,銀行理財產品的未來收益率也將繼續(xù)呈現下降趨勢�,!�
事實上,,盡管近期市場上由于半年考核壓力的緣故,資金面顯示出緊張的態(tài)勢,。但業(yè)內普遍預計,,經濟增速的放緩和未來外匯占款增長可能仍并不理想,故而市場普遍預期,,為了穩(wěn)增長,,有望出臺更多刺激政策,7月央行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大概率事件,。在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銀行理財難改頹勢,收益率繼續(xù)下滑也成為業(yè)內共識,。
因此李吉建議投資者,,目前應該選擇中長期投資產品,。“市場預期降息通道已經開啟,,所以未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會下降,,目前中長期產品的收益率較高,及時購買也算是一種"鎖定"較高收益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