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酒簡單易飲的特性,,常常讓大多數(shù)葡萄酒愛好者忘記它的本質也是一種葡萄酒,。“女人的酒”,、“情人節(jié)的酒”,、“夏季的水果酒”,、“開場與前戲之酒”,人們情愿這樣輕松地解釋它,,而不愿意深想其曖昧的特性,、迷人氣質的成因。對于葡萄酒作家而言,,想要在一篇文章里歷數(shù)不同產區(qū),、不同種類的桃紅酒,恐怕是一樁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它們實在是千姿百態(tài),、各有各的風采——如今,,幾乎所有介于白葡萄酒與紅葡萄酒之間的葡萄酒,都被歸入桃紅酒的門下,,它或許是單一葡萄品種釀造的酒款,,或許是混合酒款,也可能是起泡酒,,以及半甜,、甜型的葡萄酒,千頭萬緒,,從何談起才好呢,?

桃紅葡萄酒
拋開釀造工藝、品類以及地域差異不談,,就只說說桃紅酒的顏色吧,。我曾經屢屢被擁有不同外貌、色澤介于淡洋蔥皮色到石榴色之間的許多酒款蠱惑過,,有時見到有著色彩不太尋常的桃紅酒,,心中不免進行一番積極的自我暗示——“里面一定有想象不到的獨特味道”,然后帶著這樣的盼望試試看,。除此之外,,各種用來描述桃紅酒色澤的品酒詞,也是令我對不同酒款抱有極大好感的原因之一,。例如“清澈通透,,泛著耐人尋味淡杏黃,讓人回想起藏區(qū)的日落”,,或者“蒼白如日光,,溫柔如日影”,聽到如此詩情畫意的句子,,實在不忍心就此錯過,。
有些用來修飾酒款色澤的詞語,,聽到的次數(shù)多了,,自然就能歸類,將色澤與產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譬如“珊瑚色的落日”說的是普羅旺斯的桃紅酒,,“鷓鴣眼”是瑞士黑比諾桃紅酒的獨特標簽,早在很久前,,盧瓦爾河安茹一帶的酒款就常被形容為“具有宛如鷓鴣眼般的細膩色彩”,。美國市場上流行的白金粉黛有著清爽的腮紅色,對得起“Blush”這個名字,而阿爾薩斯的桃紅酒則被奇怪地冠以“灰酒”(Vin
Gris)名號出售,,實際色彩與名稱毫不相稱,。不過,我倒是見到過極其亮麗的玫瑰灰色的阿爾薩斯黑比諾,。波爾多以及法國西南部出產的淺紅酒(Clairet)是中世紀貴族的最愛,,它的名字帶有欺騙性,其實就色澤而言已經如絲絨玫瑰花瓣般由紅入紫了,。對于一部分酒評人而言,,淺紅酒并不算完全意義上的桃紅酒,其釀造過程雖然符合桃紅酒的標準,,但浸皮時間卻更長一些,。果然“淺紅”這個字眼是相對于紅葡萄酒,而非桃紅酒而言的,。
單從賞色的角度來看,,桃紅酒的發(fā)源地普羅旺斯有著最集中且耐人尋味的酒色,它們中的多數(shù)酒款都接近于標準的粉紅色,。與其他地區(qū)的桃紅酒相比,,普羅旺斯的桃紅酒體更為清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當?shù)蒯劸茙焹A向于采用直接壓榨法,。桃紅葡萄酒的主要釀造工藝有三種,,俗稱浸皮、放血,、混合,,浸皮的過程直接影響到顏色和香氣的萃取。通過采用直接壓榨法或帶皮浸泡法(2至20小時不等),,釀酒師將會獲得深淺不一的色澤,。當然,不同種類的葡萄因為葡萄皮中花青素含量的不同,,也會對整體色澤帶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普羅旺斯的釀酒人就會在歌海娜,、神索,、西拉和慕爾懷特四種葡萄品種中作出平衡,調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顏色,。
不久前,,普羅旺斯的桃紅葡萄酒研究試驗中心與當?shù)仄咸丫菩袠I(yè)協(xié)會聯(lián)手,根據(jù)14種不同風土條件下釀造的桃紅酒,,劃分出了從淺到深總計21種不同的代表色彩,,并以水果名字進行命名,,聽來十分有趣。負責這項研究的機構還特別就最常見的六種顏色,,紅醋栗,、桃子、葡萄柚,、甜瓜,、芒果、柑橘,,推出了一套六張的色卡,,以期為那些需要經常描述葡萄酒顏色特征的專業(yè)人士提供幫助。從我個人角度而言,,這套色卡的實用概率可能不大,,畢竟在普羅旺斯之外的地方,還有一些酒款擁有異乎尋常的色彩,。更何況,,比起“近似葡萄柚的粉紅色”,我還是更喜歡“珊瑚色的落日”這樣有聯(lián)想余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