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蘇知名企業(yè)家陳鳳九珍藏歷代精品銅鏡入藏東吳博物館,。包括齊家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晉時期以及唐宋時期的近千件歷代銅鏡精品向社會公眾亮相,。據(jù)介紹,,企業(yè)家民間珍藏歷代銅鏡精品入藏國家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所屬博物館,,推動區(qū)域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尚屬首次。記者 汪永基/攝 |
近年來,,古銅鏡等一些原先不起眼的雜項藏品逐漸走俏拍賣場,。拍賣會上,銅鏡現(xiàn)身的次數(shù)多了起來,,少則幾十件,,多則上百件,且都能拍出不菲的價格,,成為藝術市場上獨具特色的收藏門類,。
銅鏡拍賣逐年升溫
國內銅鏡專場拍賣始于2004年,當年中國嘉德春拍首次推出民國時期北京著名收藏家關祖章先生珍藏的140多面銅鏡,,最終全部以高于預期的價格順利成交,,其中一面“唐代脫銀庭院仕女游樂圖鏡”以45.1萬元的高價易手,遠遠高于拍賣前的15萬元估價,;同年8月,,在嘉德秋拍“中國歷代錢幣、銅鏡專場拍賣會”上,,參拍的55件銅鏡成交54件,,成交額達170.3萬元,其中一面“唐代雙鸞麒麟葵花鏡”以27.5萬元成交,,另一面“唐代海獸葡萄紋鏡”以14.3萬元成交,。自那年起,銅鏡拍賣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其行情逐年升溫,。
在2006嘉德春拍上,,又有168件銅鏡精品亮相,成交額達到490.677萬元,。同年秋拍,,唐代銅鏡行情再創(chuàng)高價,一面“唐代放日圓形瑞獸鏡”以44萬元的高價拍出,,而這面銅鏡在2005年秋拍中曾以29.7萬元成交,,一年間便上漲了14.3萬元,其升值速度之快令人嘆奇,。
尤其是進入2011年以來,,銅鏡行情更上一層樓,精品成交價格迭創(chuàng)新高,。在嘉德春拍上,,由香港著名藏家夢蝶軒收藏的直徑24.2厘米的“唐代明逾滿月跑獸鏡”拍出了897萬元的天價,直徑22厘米的“仙騎紋菱花鏡”則拍出了874萬元,;在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直徑20厘米的“漢代四乳神獸鏡”更是石破驚天地以908.5萬元的高價落槌,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古銅鏡最高成交紀錄,。
戰(zhàn)國鏡,、唐鏡價值高
銅鏡,又稱青銅鏡,,即古代用銅做的鏡子,,是古代梳妝照容的生活用品。遠古時期,,人們以水波照影,,銅器發(fā)明后,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銅鏡一般制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多鑄有各種紋飾和銘文,并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
在收藏界,,長久以來銅鏡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與同時期的青銅器和瓷器價格相比,銅鏡的價格明顯偏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漢唐精品銅鏡的市場價位基本也就在幾百元至幾千元之間,。但進入21世紀以來,銅鏡市場開始由冷變熱,,行情也逐年上漲,。
銅鏡的價格主要取決于制作年代,戰(zhàn)國鏡,、唐鏡價格最高,,其次是漢代銅鏡,宋遼金元時期的銅鏡價格稍低,,明清時代的價格則更低,。若按尺寸來分,20厘米以上和5厘米以下的銅鏡比較珍貴,;按品種來分,,戰(zhàn)國的“山”字鏡、菱紋鏡,,漢代的規(guī)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花鳥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屬銅鏡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這些銅鏡的種類如果是采用特殊工藝制作的話,,如鎦金、錯銀,、鏤空彩繪,、螺鈿鏡、金銀平脫,、貼金貼銀鏡等,,則價值更高。
銅鏡收藏中最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所謂頭模鏡,是指第一次澆鑄的銅鏡,,紋路清晰的,,價值遠超過二模、三模鏡,。一般來說,,外形出處完全一致的銅鏡,,由于清晰程度不同,在收藏市場上的成交價格可能相差好多倍,。
目前銅鏡收藏雖有所升溫,,但與名家字畫和明清瓷器等“大項”相比,銅鏡收藏屬“小項”,,還沒那么熱門,,這是一個有利條件,因為銅鏡收藏的人相對較少,,其價格也不是很高,。目前收藏市場上,品相較好的漢鏡大多在五千至一萬元之間,,品相差一點的也就兩三千元左右,;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四神十二生肖鏡價格均已上萬元,;宋金遼元的人物鏡則大多在一千元左右,宋代素鏡三百元就能買到,;明清銅鏡價格則更低一些,。
一般舊貨市場上銅鏡價格比古玩城要便宜一些,但品相好的不多,,這要靠您慧眼識寶了,。總之,,銅鏡的價格不能一概而論,,年代、尺寸,、品相,、珍稀程度、市場需求等都是決定其價值的重要因素,。
收藏銅鏡當心仿品
銅鏡在兩千多年的變遷中出現(xiàn)過很多種類,,尤其是紋飾十分復雜,形制也常變,,這一切都與改朝換代相關,。根據(jù)不同朝代的紋飾,基本上可以判定銅鏡鑄造的年代,。
如早期的戰(zhàn)國鏡除特種工藝鏡外,,主題紋飾圖案可分為素鏡、純地紋鏡,、花葉鏡,、山字鏡,、菱紋鏡、禽獸紋鏡,、多鈕鏡等,;到了漢代,銅鏡除沿用戰(zhàn)國鏡外,,又出現(xiàn)了草葉紋鏡,、星云鏡等;唐代的銅鏡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鏡,、瑞獸鏡,、花鳥鏡、神仙人物故事鏡,、盤龍鏡,、八卦鏡、萬字鏡和特種工藝鏡(金銀平脫鏡,、貼金銀鏡)等,;宋代以后的銅鏡日漸衰退,工藝創(chuàng)新也舉步維艱,,絕大多數(shù)紋飾沿襲前朝,,沒有了新意。
紋飾是銅鏡斷代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判定其價值高低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銅鏡收藏逐漸趨熱,紋飾的清晰程度已直接影響到銅鏡的投資價值,,清晰度決定了銅鏡價格的高低。
隨著近年來銅鏡收藏持續(xù)升溫,,銅鏡的新仿品也日漸增多,。古代銅鏡通常是深坑,銹色入骨不掉,,而仿銹用手觸摸后,,銹色極易剝落;其次,,古銅鏡主要是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顏色大多為灰白色,,放白光,,以水銀古常見,而仿品多為黃銅,,顏色不一樣,。此外,,古銅鏡紋飾流暢、自然,,而仿品花紋多不自然,,很呆板,收藏者只要仔細察看,,不難辨別,。
聽聲音:用手敲擊銅鏡,通過銅鏡發(fā)出的聲音來辨別真?zhèn)�,。由于新老銅鏡在制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發(fā)出的聲音也不相同,。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
聞氣味:把銅鏡蘸水以后用鼻子聞,新仿制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堿燒過的臭味,、銅腥味。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這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看形制:從形制和紋飾上對銅鏡的真?zhèn)芜M行辨別。一般來說,,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厘米的銅鏡鏡面基本為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面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照出的人和景物一般不會很清晰,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