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首博珍藏的珍品古瓷,,一邊是《天下收藏》節(jié)目銷毀的贗品瓷器,,一場真假藏品“去偽存真”的激斗開始上演。昨日,,“‘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首博推出40余件套藏品與贗品相對比,,從而現(xiàn)出了“真品”與“仿制品”的廬山真面目。據(jù)悉本次展覽將展至10月14日,。
古瓷與贗品同臺
看過《天下收藏》節(jié)目的觀眾一定對主持人王剛的護寶錘和“去偽存真”這句話不陌生,。昨日,,在護寶錘下“喪生”的贗品瓷器被重新修復后出現(xiàn)在了首都博物館。主辦方為了突出贗品與真品之間的區(qū)別特意將贗品與首博館藏的珍品古瓷同臺陳列,。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以釉彩為切入點,分為青花,、五彩,、單色釉三個部分,每個類別再具體以年代,、型制等區(qū)分,,從造型、裝飾風格,、釉色等時代特點上展現(xiàn)出“真品”與“仿制品”的不同,,令觀眾對真品有更直接的認識。
觀眾親見真?zhèn)?/STRONG>
對此,,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指出,,當前收藏已成為一種時尚,但電視等媒介是不能系統(tǒng)介紹文物知識的,。此展是一特殊的展覽,,贗品首次在博物館殿堂內(nèi)與真品并列,觀眾參觀展覽從時代特色,、造型等親見真品與贗品的真?zhèn)危瑥亩辉凫F里看花,。
■ 藏品現(xiàn)場“解說”
真?zhèn)吻嗷ǘ凡识帐酵?/P>
古瓷鑒賞中的“胎質(zhì)疏松”,、“釉面含混”等行話在此展中得到立體展示。圖中完好無損的是清道光斗彩荷塘鴛鴦紋墩式碗,,有缺口的是道光款青花斗彩荷塘鴛鴦紋墩式碗(贗品)�,,F(xiàn)場觀眾一眼就可以從器物是經(jīng)過修復還殘留著缺口等特征辨別出贗品,但仔細辨別下,,道光款青花斗彩荷塘鴛鴦紋墩式碗造型,、胎釉等工藝特征,均與道光官窯真品有一定差別,。同時紋飾畫工,,尤其是鴛鴦脖頸處的畫工,較為拙劣,,且釉表處眾多灰黑色,,屬于人為做舊的“罪證”。